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0万把小勺子试着改变阿拉“口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15:29  新民晚报

  吃咸吃淡,各人习惯。

  然而就在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为这座城市里每家每户盐瓶盐钵的“量器”买一次“大单”。

  通过邮政递送或社区派发,大小如成人大拇指指甲盖直径的一个个白色圆形长柄小勺子将进入我们的厨房。600万把“控盐小勺子”,它们是否终究会修正我们的口味?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人每天吃盐少于6克

  “控盐”一词最早与我们打照面,可以追溯至10年前世卫组织“卫Ⅶ”项目第一次来到上海。

  “食盐过多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之‘因果关系’,已经为医学界所认同。”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李忠阳副主任说,她相信广大上海市民能够理解“多盐”的危害,只是大部分人会一则以为自己“口味”向来不重,二则以为自己习惯非常难改。

  但是,专家们想拿两组数据作一个对比:1998年,本市实施“卫Ⅶ”项目时,曾在26个街道、镇发放了控盐勺,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试点区居民的日均食盐量3年间由9.7克/人下降至9.2克/人;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每人每天摄盐量约12克/人,上海为9.9克/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建议”,是每人每天的摄盐量应该低于6克!由此可以说,上海人食盐不少。上海人习惯能变。

  设置3000多户监测点

  有美国学者预测,使美国成人平均寿命增加1岁,需花费100亿美元;而如果人们做到经常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几乎不花1分钱,就能期望平均寿命增加11年。

  有中国学者推断,就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而言,面对面的口头宣讲,要差于多媒介、多样式的立体宣传;而两者相加的效果,仍差于找到一种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天天有提示作用的“支持工具”。

  于是,基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严峻发病形势,基于部分社区和单位的试点经验,我们看到了印有“市政府赠送”字样的600万把塑料小勺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将在各区(县)设置超过3000户监测点,进行为期1年的“控盐”成效评价。

  一切,皆前所未有。

  小勺子也是健康教育

  手持“2克”标贴的小勺子,每天最多用3勺盐——这样一件厨房小事情,究竟会有多难?又有多大意义?目前全市上百个“控盐”试点中,就有不少已有了自己的体会,也摸出了一些门道。

  南京东路上永安百货公司的食堂每天有300人就餐。因为库房“卡”着不发“盐”,几位厨师没法子,只能“量着”“称着”往炒菜锅里放盐。不少职工一开始嫌淡,说没味儿,食堂管理员就多加一个放了胡椒辣酱的调味台“调剂众口”。结果3个月下来,食堂从库房“支出”的食盐,足足减少了四分之一。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东王家沙小区有个“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那里的大爷大妈们每人领到了1把小勺。老年人本来就迟钝,再少了一半盐,“味道实在太推扳(差劲)”。可是为了控制好血压,大家创造了许多“少盐多滋味”的好方法。比如“以醋代盐”,比如“用酱油少用盐”(注:10克酱油相当于1克盐)……

  也许,小勺子还不会很快赢得所有人的重视。也许,小勺子“少盐”的味道不会很快让所有人接受。600万把“控盐”小勺子,却绝对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一次突破。

  因为它大规模地进入了我们全民的日常生活;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忽略它的善意提醒;因为我们都期望不生病,少生病,不生重病;因为它还会举一反三地让我们思考生活中更多的不健康行为。

  首席记者施捷评论08080110202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