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除了王蒙和80后,文学还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00:10  红网

  前几天,老作家王蒙和“80后”作家张悦然在一直走娱乐路线的湖南卫视进行了一场“对话”。王蒙称“80后”作家在“躲避历史”,对他们的作品“没有昨天”感到很担忧。而张悦然则认为,老作家的作品和历史靠得太紧,很难看到人格独立的作品。

  对此,学者也好,时评家也罢,都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解读。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作家还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但是,读过这些言论,笔者在开阔眼界之余,不免产生深深的失望。这些言论给人的总体感觉太外围、太浅化了,鲜有发人深省的灼见,多的是对“没有昨天”和“躲避历史”的简单反驳。

  这不能怪他们。看一看王蒙和张悦然对话的语境,就不能不叹息文学在当下的悲哀。王蒙和张悦然论道于湖南卫视这个娱乐舞台,本身就是对文学的反讽。试想,王蒙和张悦然到文学研究所里谈“昨天”、“历史”等文学内部问题,王蒙和一个大学教授而不是和一个具有偶像色彩的“80后”作家谈“文学问题”,“没有昨天”和“躲避历史”还能引起这么多人讨论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学已经与其在1980年代自成一统、高歌猛进的时代角色渐行渐远,逐渐沦为众多娱乐形式中的一种。老作家也好,“60后”、“70后”、“80后”也罢,除了借助外在于文学的各种手段进行自我宣传,谁还能赢得公众和社会的眼球?

  我们不能忘记,在刚刚过去的1980年代,文学首先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等文学思潮,无不是与现实对话的结晶,里面无不充溢着文学对历史的多面观照和思索。文学对现实有深沉的表达,对历史有新颖的认识和思考,就会担当起思想解放号手的重任,难免不会被人喜欢。有人说,当时文学青年满地皆是,甚至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枕头底下,竟然压着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但是时过境迁,文学已经丧失它的思想助推器的地位,作家也从社会中心逐渐被边缘化。被边缘化实际上折射了当代作家忠实而深刻地反映现实能力的孱弱。没有现实,意味着没有历史。看一看西方工业时代那些大师的作品,无不是完美刻画“现实历史”的标本。恩格斯称,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问一句,当代的哪个作家对现实有如此的历史性把握和反映?

  因此,在我看来,真要说“80后”作家“没有昨天”和“躲避历史”,哪也得先承认,包括王蒙在内的诸多作家,在19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没有昨天”和“躲避历史”,不然,文学作品何以只成为电影和电视剧的脚本,而不独自传向大众?

  王蒙和张悦然这个组合本身就是一个娱乐噱头,两人再到湖南卫视这个娱乐舞台作一些让人“有话说”的模糊判断,更是娱乐加八卦了。悲哀的是,好多人,竟然把这一切,理解为文学研究甚至是文学史的一部分。可以想见,在2008文学年鉴里,这又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韩寒“单挑”白烨已经被写进某文学年鉴了,他们俩能不进吗?

  可我还是想严肃地追问一句:除了王蒙和“80后”,文学还是什么?

稿源:红网 作者:孙学涛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