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坛城管一片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07:37  常州日报

  在金坛市中心司马坊小吃街,山东煎饼、日式铜锣烧、贵州土豆等14家小吃摊统一编号,以马路牙子为边界,井然有序排成一排,开车的、骑车的居民不时驻足买便当。

  23岁的河南小伙子常恒帅手脚麻利地做凉面,“3块钱一碗,附近写字楼、商场里的白领都来这里吃。原先走街串巷到幼儿园、小区门口卖,费力还费心,现在定点统一经营,每天能卖近200碗,挺满意的。”

  11点,育才路上的蔬菜点陆续收摊。70岁的丁红娣老人和儿媳胡金梅把剩下的青菜、豇豆装上三轮车,用笤帚把散落的菜屑扫干净。胡金梅承包了3亩地,种家常蔬菜,“这几天雨水好,卖山芋藤、香瓜头的提着篮子来了,卖完了把地扫干净,群众们很欢迎。”她说。

  各方好评源于金坛城管今年实行的“新政”——宽严相济、理性执法、疏堵结合,对流动摊贩进行分类、定点、划线、错时管理,并基本实现“零罚款”。

  “城管执法队首先是服务队。”金坛市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诸葛林说,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这是公共、无形产品。具体到流动摊贩管理,以往运动式、突击式、扫荡式的执法,数百号人、几十辆车浩浩荡荡上路围追堵截,最终效果是把摊贩从东边赶到了西边,队员疲于奔命,冲突不断,委屈奖、报销医药费就是时代产物。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自发成市,弥补了专业市场的空白,强行驱赶不符合经济规律。

  他分析说,分类是要研究流动摊贩的特性,如时间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段。冬天卖烤红薯的大多是社头村的,夏天开着小拖拉机进城到虹桥疏导点卖西瓜的大部分是罗春山区的。饮食类的夜宵摊大部分是下岗夫妻档,卖冰沙、小吃的年轻人多,卖蔬菜的大部分是农村妇女和老汉。

  定点、划线是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的情况下,在城市次干道和居民密集区单边划线,定了38处疏导点,有的还免费发放服装和帽子,实行统一管理、保洁经营。点设在哪里,要进行综合考证,主要是看沿街物业、居民密集度,“圈到郊区没人气,摊贩也会用脚投票,等于做无用功。”诸葛林说。

  对每个疏导点,城管部门定人定岗,还由摊贩“民选”出一名组长自治管理。有越线、影响交通环境的,不罚款、也不收摊子,给予1-5天的歇业处理,由组长和群众监督、警示,城管队员对违规者还有谈心制度,累计两次以上的取消经营资格,这笔经济账摊贩都会算,成了一条隐形“高压线”。

  由于摊贩们早出晚归,经营时间和城管上班时间不一致,要求队员自行错时对表,像卖西瓜的,4点半出摊就要进行管理了。

  引摊入市则是对流动摊贩的合理分流,解决了专业市场空间浪费和城市空间资源稀缺的矛盾。金坛最大的东村菜市场每天有200多名流动摊贩自发入市,免收管理费。

  调和城管与小商小贩、市容与民生的矛盾,金坛城管的实践引来普遍叫好。城管部门从前两年机关民主测评的倒数第一上升为优胜单位,对流动商贩基本实现“零罚款”,周边句容等地的外来摊贩也纷纷涌入。诸葛林说:“这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城市道路资源是稀缺资源,如何在堵与疏、放与禁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报记者 马浩剑 通讯员 宋蕾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