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说“惜败”用“负于”,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08:05  解放日报

  既然是体育比赛,总要决出个胜与负。于是在林林总总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对胜与负的“表述语”自然亦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带有报道者、评论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北京奥运会在我们家门口举行,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媒体报道,都将出现空前的活跃。我们对一个球队、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赢与输的过程和结果该如何“说”,怎样“写”?近闻,五棵松奥运篮球馆的现场播报员发出倡议:对比赛情况的播报措辞不带有感情色彩。比如,不说“惜败” 只用“负于”,如此,等等。对于这样的倡议或者是提醒,应该说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说“惜败”也没有什么大错,但这样的“说法”有时会引起“胜”方的不悦,或者是对赢者缺少足够的尊重。事实上,将输者说为“惜败”,恐怕是“低调”的了,更有什么“击垮”、“复仇”、“死亡之组”等,诸如此类将比赛视为“敌我斗争”的激烈措辞,大家不是已经见怪不怪了?基于此,不说“惜败” 只用“负于”之本意,恰恰在于提倡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体育竞赛的结果,对于东道主来说更应这样。

  毫无疑问,精彩的体育比赛之魅力,则在于把观众的感情激发起来,尤其是像奥运会,属于体现全人类一个时期最高体育竞技水平的盛会,它的比赛更为激动人心。无论是播报员、记者,还是电视广播网络等现场解说人,他们也会受比赛场面和结果的感染,各种情绪随之产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具有“话语权”的媒体工作者,其报道和评论是一种职业行为,一旦通过大众传媒发表或传递,便不是简单的“个人意见”。因而,他们对体育比赛的报道或评论之措辞,如果太重“个人感情”,甚至发泄情绪,显然有失公平。

  奥林匹克运动因为传播了“和平、友谊、公平、进步”等人类的共同价值和理想,才历经百年而愈加生机勃勃。“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名言打动着人心。在奥运会上,拿不到奖牌的运动员毕竟是绝大多数,但只要一名选手展现了勇气,超越了自我,他同样是胜利者,同样值得尊敬。奥运赛场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显示公平的地方,无论国家、种族、信仰、性别、出身,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梦想。我们对于这样的比赛报道,同样应当具有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以宽广的胸怀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使13亿中国人民获得了近距离接触奥林匹克运动的机会,使奥林匹克知识在古老的东方得到了极大普及,这也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大贡献。在这一世界性重大体育竞赛中,能得到金牌固然可喜可贺;反之,失利了,落后了,失败了,也并没什么值得叹息、甚至悲哀。过去某个项目一直拿不到冠军,这回获胜了,不是“报一箭之仇”;与强手同处一个初赛小组,不算“死亡之组”;赢得比分差距大了,不说“击垮对方”。这同样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体现。

  体育最动人的往往是金牌背后的东西,那才是竞技项目的魂魄。我们既要学会文明观赛,还要学会文明“评赛”,要学会欣赏比赛中体现的精神和意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不说“惜败”,只用“负于”,其意义便在于此。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