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家宝亲切看望季羡林钱学森何泽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3日09:00  东方网-文汇报

  

温家宝亲切看望季羡林钱学森何泽慧

  右图: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羡林老人。庞兴雷八月的北京,天蓝草绿,阳光灿烂,处处洋溢着迎接奥运的喜庆气氛。

  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看望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季羡林、钱学森和何泽慧老人,向他们致以亲切问候。

  北京奥运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表现

  “季老,我提前给您祝寿了。”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温家宝趋步向前,握住了季羡林先生的手。4天后的8月6日,这位学贯中西的老先生将度过97岁寿辰。

  这已是温家宝2003年以来第五次看望季羡林先生。每次相见,两位老朋友都能坦诚交换意见,聊得十分愉快。

  “奥运会快开了。”温家宝告诉季老。

  “这是件大事,是世界对中国的肯定。”

  “这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表现。”温家宝和季羡林共同回忆起百年来中国参加奥运的历程,“体育的强盛,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强大。”

  “现在国家领导人不好当。治乱世易,治平世难,治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更难。”季羡林说。

  总理深有感触地说:“我常记着一句话,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我们有许多值得忧虑的事,脑子一点不能放松。”

  “您别起来了。”温家宝站起来,微微弯下腰,双手握住季老的手说,“明年我再来看您。”

  国家强盛和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分不开

  比季羡林小四个月的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钱老,我来看您。好久不见,整整一年了。”走进房间,温家宝就向斜靠在床上的钱学森说。

  “你们忙。”虽已高龄,钱学森反应仍然很敏捷。

  最近几年,温家宝更是多次登门看望钱老,对他的卓越贡献和爱国情怀表达了由衷的赞许和敬佩。钱学森曾当面向温家宝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学理工的要学点文学艺术,学文科的要学点自然科学。温家宝对此不仅深表赞同,而且在学校、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多次介绍钱老的意见,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国家还好吗?”虽然吐词不是很清楚,钱学森仍然关切地问落座后的总理。

  “国家挺好,就是今年灾害比较大,前不久还发生了大地震,现在我们把受灾群众基本都安置好了。”

  “现在中国也开始发展起来了。”

  “国家强盛,和您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分不开,今年‘神七’就要上天了,绕月二期工程和您关心的‘大飞机’也立项了,您高兴吧?”

  “你们干得好。”

  年轻人才培养一直是钱学森关心的问题。温家宝轻轻扶着钱老的手,对他说:“您嘱咐的几件事我们都记住了,一是要把中国的科技搞上去;二是要重视培养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和拔尖人才。”

  “现在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年轻人才。”钱学森欣慰地说。

  温家宝侧过身去,亲切地向钱学森的夫人蒋英询问钱老的饮食起居情况。

  “都行。能吃能睡,他是一个很听话的病人。”房间里顿时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年轻人应该向您学习

  94岁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也是我国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最早的女科学家,曾经和钱三强一起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去世后,何泽慧先生仍然一直住在中关村的老房子里,已逾半个世纪。3年前,温家宝曾在中秋节来到这里登门看望何泽慧先生,临走时和老人约定每年来一次。

  一诺千金,继去年再次探望后,今天温家宝又一次登门看望老人。

  忆故人,聊家常,小屋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忽然,温家宝起身从对面桌子上拿起一个摆放着的相框,里面是钱三强夫妇和同事的合影。温家宝仔细端详着说:“三强先生去世那天晚上,已过了12点,我去了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他仿佛回到过去的岁月。

  “您一生多朴素啊,一直都保持着科学家的本色。”看着照片里的何泽慧穿着朴素,温家宝有感而发,掰着手指一一说来,“什么叫本色?就是求真、特别叫真,有时候有点犟,不计较生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您是杰出的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年轻人应该向您学习。”

  “我觉得自己还差得很远。”何泽慧谦虚地说。

  临别时,已经起身的温家宝看见何泽慧要站起来,赶紧双手扶住她:“您慢慢起来,站一会……”

  正要出门,总理忽然回转身来,用双手握住何先生的手笑着说:“我一年来看您一次。希望您明年比今年更好。”

  新华社记者李斌(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