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停车新政一月:改善与阵痛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1:52  新闻晨报

  

停车新政一月:改善与阵痛并存

  □杭州中河中路高架下的限时泊车位受到一些车主欢迎 晨报记者 盛 丰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盛 丰 实习生 汪 翔 赵淑露

  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停车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所必须面对的“城市病”。据建设部全国停车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组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私家车已达1亿多辆,而在很多大城市中,每天有近四分之一私家车无法觅得正常泊位。

  上周,晨报就上海的“小区停车难”再次进行了连续报道,事实上,同样的停车难题也存在于另一座长三角大城市——杭州。

  7月1日,杭州市开始实施“停车新政”。一个月后,记者在杭州采访时看到:虽然仍然存在问题,但是杭州的小区停车秩序和马路交通秩序已有了较大的改善,而马路停车模式的合法化,则成为缓解小区夜间停车难的一种重要方式。

  截至7月29日,杭州已有10100名私家车主申请小区外的道路包月泊位,其中8659人通过审核,7613名车主已经正式开始道路包月停车。

  [现 场]

  私家车主:“有地方停就算很不错了”

  ——新政焦点:开辟道路泊车位,重点解决老小区夜间停车难“虽然(车位)不是在小区里,但有地方停就算很不错了。”家住下城区东园社区的郑先生正是这7000多名拿到马路停车“包月证”的车主之一。7月31日晚8点,记者在东园社区外的大树路上遇到刚停车熄火的他,以往这个时候回家,小区里的车位往往已停得满满当当,郑先生只能在小区里硬“蹭”出一个位置,有时甚至被迫冒险停到门口的马路上,而现在,无论多晚回来,一般总可以保证有一个车位。

  作为老小区,东园社区的停车难是个老问题,因为“车多位少”,经常会出现乱停车现象。在杭州,类似的老小区大多分布于上城、下城等旧城区,记者当天深夜连续走访了十多个此类老小区后发现,虽然实施停车新政已划出许多道路停车位,但是仍有许多私车无处安身,只得在正常泊位外随意乱停。“不过已经好多了,以前我们出租车都不愿意送客人进这些小区,连调个头都很困难。”司机张师傅向记者介绍,停车新政划出的停车位一般都是单边停车,所以至少能够留出一侧空间供来往车辆通过,“像九莲新村的这条支路,以前两边都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来往车辆几乎寸步难行,今晚明显好开许多。”

  相对上海而言,杭州多数新建小区的泊位比较充足,但是位于绍兴路的现代雅苑小区由于私车拥有率几乎达到了100%,停车难同样凸显。记者在深夜采访中看到,该小区门口仅有的一片空地,私家车密密麻麻地围了三四层,“如果要让最里面的车出来,我们要叫上其他好几位车主下楼来把车开走……”小区保安向记者介绍,小区外的朝晖路上在本次停车新政中开辟了十余个停车位,“但是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杭州市城管办规划处黄振荣副处长也向记者坦承:“停车新政只能缓解而无法彻底解决停车难。”据了解,杭州目前每月新增的私车达近6000辆,与高速增长的私车数相比,“新增的马路泊位其实不过是杯水车薪。”

  [反 响]

  “停车新政是管理者的‘痛苦’抉择”

  ——12319杭州城管热线经历最繁忙的7月

  12319,杭州的开车人现在几乎都记住了这个城管热线的号码。从7月1日新政伊始,杭州市城市管理办公室的这条热线就变得格外忙碌。7月31日下午,当记者走进这条热线的“心脏”——市城管信息服务中心时,热线受理科副科长杨益华正在回答一位市民的疑问,十几分钟后,她终于放下电话抱歉地和记者打招呼。“这个月打来的电话,几乎80%都与停车新政有关,而像这位市民这样需要详加解释的,每天也有好几个。”杨益华向记者介绍,这位市民反映的主要是“停车逃逸”问题:由于他离开泊位时收费员不在,所以没有正常缴费。他十分担心会因此影响自己的诚信记录。

  原来3万多个道路车位,目前收费管理人员却仅有1000多人,所以经常发生车主离开时管理员却不在附近的情况。随着停车新政的推进,更多的问题还在出现:新买车的业主会发现,新开辟的道路停车位很快就会被包月“分完”,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老车主则也会抱怨,原来晚上可以随便停的许多背街小巷,现在反而也树起了收费牌;至于无车族则受影响最大,新辟的大量停车位占用了慢车道和人行道的空间资源,必然影响到骑车人和行人的利益。“占用盲道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反映的热点。”杨益华对记者说。

  杭州市主管领导日前直言:停车新政是“痛苦级”的抉择,无论有车族、无车族可能都会有意见。不过出于对城市现状的理解,多数杭州市民对大多数新政措施还是表示接受。省人大代表、杭州公交二公司驾驶员池丽华说:“公交车比以前好开多了。”

  据了解,目前道路全天候车位每月收费80元,时段性车位每月收费60元。

  [进 展]

  杭州还有后续三招“新新政”

  ——向社区推广公共自行车、开辟城市地下空间、鼓励“多乘员优先”

  今年,杭州有两条新闻引起全国关注,除7月1日开始的停车新政外,另一条则是5月1日开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两条政策彼此间的密切联系。

  从5月份开始,杭州市在西湖边陆续推出数十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使用者可以极低的费用租用自行车 (1小时内免费,1小时以上每小时1元)。然而正当所有人惊讶于这项创举时,该市有关部门却已经准备将公共自行车进一步推广至各个社区内。“初步决定在一些大型小区内设置2至3处,小型小区设1处服务点。”杭州市城管办规划处朱建明处长向记者透露,这项工作预计将在年内开始,届时居民可以从社区中直接租车,然后再到设于主要交通和商业中心的服务点还车。

  进一步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也是开辟城市停车泊位一大措施。自6月12日起,由杭州市规划部门编制的《利用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用地解决停车问题布点规划》开始对外公示。从布点图上可以看到,此次规划范围内包括五个城区中的34处地下停车库,将提供4566个车位。譬如之前提到的东园社区,就将通过东园公园的改造,开辟近百个地下车位。同时在开辟泊位方面,杭州还将进一步推行错时停车制度。停车问题曾十分严重的下城区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朱雅仙向记者介绍,该社区同一些周边单位签有协议:社区居民在夜间就可免费将私家车停进车库内;白天周边单位的车辆则可以在社区停放。而杭州市区两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内部停车场,目前也正陆续向周边社区错时、低价开放。

  不过在所有和停车新政有关的各项计划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多乘员优先”尝试。7月29日,杭州市有关部门对外公布,杭州交警部门已对高架道路实行“多乘员优先”进行仿真模拟,而且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市区哪些路段、哪些时段,适合实行“多乘员优先”制度。该制度一旦实施,将鼓励多乘员车辆优先享受道路资源。“鼓励有车者少开车,无车者缓买车,这就是探索这项新政措施的原因。”一位政府人士向记者介绍。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