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周少开一天”是公车改革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2:20  现代快报

  ■热点纵论

  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各级行政机关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停开电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全民节能行动,采取措施节油节电。

  (8月3日《京华时报》)

  从新闻报道来看,此举主要目的是促进节能,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公车改革的一次契机,或者说,是公车改革的一个信号。为什么这么推断?一方面,民间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已久,并且以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民间行动来促进公车效仿。另一方面,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既是政府正在做的事情,也是目标和趋势。

  从每周少开一天公车发展为公车单双号限行完全有可能。在我们的邻邦韩国已有这样的先例:为应对飙升的油价,韩国政府7月6日公布《应对超高油价节能对策》,明确规定从7月15日起,819个公共机构的公车将实施单双号出行制。韩国本身就是世界上公认的公车最少的国家之一,韩国可以单双号限行公车,我们这样的公车大国,完全有进一步限行公车的巨大空间。尤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网上办公,不一定非要在路上消耗。

  当然,与其单双号限制公车出行,还不如直接减少公车的数量。能源紧缺不可能一年两年就能缓解,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不是临时使命,而是长期的命题,也就是说要打“持久战”。因此,公车改革的重要一步是减少公车数量。

  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减少公车的一个理由是,公车是执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但从北京的例子来看,并没有影响到政府的办事效率——不管是中非论坛期间公车封存一半,还是“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北京进行为期四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奥运交通测试,或者从7月20日起北京实施奥运交通保障措施来看,政府各个环节照常运转。应该说,奥运前期这段时间,北京的各个部门是最忙的,公车封存一半尚且不影响服务奥运的效率,说明我国的公车严重超量,有大大缩减的必要。

  由此可以看出,公车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油价飙升、资源紧张只是一个理由,更重要的在于,公车浪费的是公共财政。因此说,国务院推出“每周少开一天公车”的措施很及时,为公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冯海宁)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