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学发展: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2:38  大江网-江西日报

  光明日报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各试点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着重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开展了科学发展大调研。在此基础上,各单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实现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调研分析报告。根据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本报将陆续发表中共江西省委等单位的调查分析报告,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为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全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江西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江西省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就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差距,开门纳谏,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特别是普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还分别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省委书记苏荣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体,发表题为《让我们共同谋划江西更加美好的明天》的公开信,与省内外朋友共商加快江西发展大计。据负责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建议的“问计办”统计,公开信发表后,收到海内外人士通过电话、书信、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各种途径传递的建言4.2万多条。省委抓住影响江西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抓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确定了10个重大调研课题,由省委常委领题带队,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调研的初步成果,对十六大以来省委常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了此报告。

  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效。

  立足江西实际,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的发展路子。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干部群众提出的“齐心协力,富民兴赣”、“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的总体要求,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兴赣更要富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发展视野上,坚持“跳出江西看江西”,把江西的发展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格局之中去谋划,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思路上,针对我省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的实际,提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在发展路径上,坚持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入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并举,实施外源型发展和内源型发展双轮驱动。去年底省委主要领导调整后,特别强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明确四个“不变”(坚持已确定的指导思想不变,坚持已确定的发展战略不变,坚持已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变)、五个“统一”(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加强“三农”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把全面开放与全民创业有机统一起来,把富民与强省有机统一起来,把以发展凝聚人心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有机统一起来),使全省各项工作在延续正确思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着眼江西崛起,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全省实现了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两年翻一番,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年翻一番,财政收入4年翻一番,生产总值5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年翻一番。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1.9:38.4:39.7调整为2007年的16.6:51.7:31.7,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3个百分点。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达6个。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全省粮食总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校大学生比2002年增长近3倍;人才总量是2002年的1.88倍,人才跨省流动进出比由2002年的1∶3.2转变为2007年的1.15∶1。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主要河流水质Ⅰ-Ⅲ类的达到77.2%,所有设区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上半年,我省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致力改善民生,形成了心齐气顺、稳定和谐的局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将全省新增财力支出重点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近两年,全省分别安排50亿元和100亿元财政资金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民声通道”和“网上信访”,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聚焦富民兴赣,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浓厚氛围。我们坚持以发展是硬道理统一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以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凝聚人心,以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激励全省上下共同奋斗。坚持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前进中的问题,在不争论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奋起。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实干中看干部,凭实绩选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坚持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注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促发展。

  奋力抗灾抗疫,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胜利。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实现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非典疫情“零扩散”。在今年年初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全省军民团结一致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在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兄弟省电力专业抢修队伍的大力支援下,仅用短短22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电网抢修攻坚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电力应急建设史上的奇迹。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全省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支援四川等地的抗震救灾,仅全省共产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就达2.37亿元。同时,鉴于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是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的第一站,我们把传递火炬与向灾区奉献爱心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调整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了火炬在我省传递的圆满完成,形成了灾后火炬传递的新模式。

  问题和不足

  这些年,江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中央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待相比,特别是着眼于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宏伟目标,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分析总结过程中,省委常委会结合从各方面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济欠发达的地位还没有改变。就总体而言,我省经济规模较小,经济发展的层次较低,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改变。2007年,我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低6151元和1814元;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低3.9和6.4个百分点。

  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主要是:有的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有的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大发展的气魄和奋力追赶的劲头,缺乏“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有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决策反应不快,推动经济发展新办法不多;有的片面追求所谓“政绩”,急功近利,在发展中不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违背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群众意愿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少数部门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所谓“潜规则”,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措施贯彻不力。

  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进程。比如,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存在市场准入不平等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不讲诚信、不严格履行合同的情况,少数部门甚至存在吃拿卡要、不作为的现象。科技投入比重较低,科技资源比较分散,重大创新成果不多,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经济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紧缺。

  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支撑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还不完善,维护科学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科技创新的机制还不健全,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机制还不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

  在干部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干部不注意加强学习,缺乏应有的理论素质和知识面,在工作中视野不够开阔,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有些干部操作力不强,尤其不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善于依据法律和政策引导经济活动和管理社会事务;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少数部门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存在机制僵化、环节繁琐、办事拖拉的情况。

  新起点上的新思路

  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江西省情,继续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在八个方面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创新创业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富裕文明江西建设,奋力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

  1.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先导,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的奋斗目标上来。在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思想意识,坚决冲破阻碍“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思维定势,坚决打破阻碍“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利益格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以昂扬的士气、坚定的意志、科学的理念,谋发展、建和谐、促崛起、创事业,不断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兴赣的新篇章。

  2.以科学发展抓项目为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后劲、带动就业、推动发展的“经济引擎”作用,紧紧抓住关系地方发展、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紧紧抓住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紧紧抓住就业岗位多、资源能源消耗少的重大服务业项目,通过加强项目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江西崛起进程。

  3.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取向,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农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举全省全社会之力,开创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同繁荣、共发展。

  4.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加快全省经济社会转型步伐。继续坚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重要产业、重大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增大增强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支持南昌、九江、赣州等已具备较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和条件的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同时,认真研究推进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沿沪昆线、京九线城市带建设问题,以工业的振兴和城市的兴起,实现富民兴赣,加速江西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推动我省加快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进而在我省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5.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为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建立增收有动力、节支有压力的机制;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巩固发展林权改革成果,建立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通过大力推进职能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革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推进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江西的生态优势。以大战略观点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推进全省科学发展的龙头工程、系统工程。初步考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创造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工作,力争到2010年全省地表水检测断面I-III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设区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7.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体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当前要抓紧完善促进就业和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要关注重灾区受灾农户的生产生活,努力实现党和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

  8.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培养锻炼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思想解放、胸怀宽广、心系群众、作风过硬、能力很强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近期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宽干部培训的渠道,改进培训方法,有序组织领导干部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抓紧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年内计划拿出10个正厅级领导职位,面向全省进行公开选拔;拿出20个高校校长、副校长职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通过知识测试、民主推荐、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在全省公开选拔1000名左右副厅级后备干部。同时,面向全国招聘一批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来赣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江西崛起、实现富民兴赣,省委常委会责任重大。为更好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加强省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一是抓好学习、加强武装。进一步改进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省委将在近期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定。同时加强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管理、历史等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知识素养。二是加强调研、科学决策。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完善常委会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省委全委会的作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是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督促检查机制,真正做到看准了的事,决定了的事,一抓到底,务求落实。四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既注重抓住抓好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又注重全面协调推进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支持省政府放心、放手、放胆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省人大、省政协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兴赣、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五是加强修养、廉洁从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立志做大事、成大业;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秉公用权、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明辨是非,克己奉公,同时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真诚对待和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促进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原载8月4日光明日报)

  链接:

  省委常委领题调研情况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围绕“继续解放思想问题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课题,先后深入九江、上饶、赣州等市县和有关单位调研。

  ●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围绕“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课题,先后深入丰城、高安等市县和有关单位调研。

  ●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围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课题,先后前往赣州、吉安等市县和有关单位调研。

  ●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围绕“灾后恢复青山绿水、保护青山绿水、建设青山绿水问题研究”课题,赴铜鼓、宜丰等地和有关单位调研。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围绕“继续解放思想问题研究”课题,赴南昌、九江、宜春等县市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舒晓琴围绕“政法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课题,赴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和市县调研。

  ●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围绕“以抓治污为重点,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排放问题研究“课题,赴赣州18个县市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围绕“推进鄱阳湖经济区建设问题研究”课题,赴南昌市、宜春市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围绕“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江西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研究”课题,赴九江、景德镇等地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围绕“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课题,赴南昌市青山湖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弘强围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课题,赴九江、新余等设区市和有关部门调研。

  ●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王清葆围绕“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问题研究”课题,赴各设区市军分区和有关部门调研。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