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手记:BIMC大有意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3:06  大江网-江西日报

  来到北京第二天,才专门去开了第一场BIMC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原因是有同行告诉我,那个意思不太大,因为是大家一起提问,有意思的新闻可能不多。也许受了这话的影响,加上第一天也忙,就没顾上去听一场新闻发布会。但是8月3日下午去听了一场后,感觉这里大有意思。

  我参加的是《中国环境污染防治与减排新闻发布会》。我预想环境污染防治等问题是国内外媒体都很关心的事情,可能来的人会不少。进去一看,果然,光摄像机器就摆了一大排。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路透社、凤凰卫视等媒体的记者都去了,还纷纷提了问,人民网和中国网还现场进行了报道。提问过程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境内媒体比境外媒体提的问题还更尖锐。

  比如,路透社一名金发女记者是这样问的:“能不能透露一下上半年节能减排的数字?关于臭氧,现在有些运动员也关心到北京的天气真漂亮,但是也有人关心臭氧,你们有没有关于臭氧的一些数据?”语气相当温和。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提问时则用了“请教两个问题”的谦虚表达。相比之下,中央电视台记者是这样提问的:“我们注意到有些人也在质疑中国的空气质量达标的标准是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布的标准。我们的达标标准是100以下,而世卫组织今年刚刚发布的最高标准是20。另外,也有人质疑中国发布的这些数值不是全天候24小时的数学加权的平均值。对于监测点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目的,比如说选在公园和郊区。请问,您作何评论?”还有几家境内媒体,感觉问题都是蛮麻辣的、不乏尖锐。

  不过,虽然有些尖锐,但是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樊元生司长还是有条不紊地给予了充分答复。充分、透明、不回避,是参与新闻发布会答问官员给外界的鲜明印象。足足听了近1个半小时。结束时我问拿麦克风的服务生,这场新闻发布会时间长度比其他的如何,他说,一般也就1个小时的样子,今天算比较长的了。

  第一次参加BIMC的新闻发布会后,已是晚餐时间,我顺理成章地体验了这里的自助餐,感觉也很好,并不像早前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所以,离开餐厅,餐饮志愿者微笑地“希望下次光临”时,我很快回应:“一定还来!”

  本报特派记者陈米欧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