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汗水汇成永远的长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4:22  舜网-济南时报

  

汗水汇成永远的长河
汗水汇成永远的长河
图一:点点烛光寄托哀思

  图二:刘长河家外摆满了花圈 本版照片均由赵莎莎 崔健 摄

  “一个普普通通的管道工,干不出什么惊天的伟业;一个平平常常的中年人,说不上什么显赫的资格。但是,就凭手中的一把管钳,他拧紧了千家的感激和友情;就凭手中的一根铁凿,他凿掉了万户的不便和焦灼。他磨出的老茧化作一个永恒的信念,他流淌的汗水汇成一条永远的长河。”

  这是杨共玉为同事刘长河所写的一段文字。这成了刘长河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因为执着,平凡汇聚成伟大;因为认真,小事成就模范本色。

  刘长河走了,“刘长河时代”结束了,但“刘长河精神”犹在!

  认真,

  是一股力量

  8月3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工人新村南村东区33号楼。

  周围的居民都知道了刘长河的事,无不惋惜。一位老太太拿着一份昨天出版的《济南时报》,说:“他这是太拼命了啊,他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啊。脾气倔强,但绝对是大好人!”

  院子里摆放了很多花圈,有天桥区委送来的,有天桥区人民政府送来的……刘长河的同事们默默地忙前忙后。

  刘长河的照片摆放在房屋正中间,他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自骨子里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刘长河的同事告诉记者,就是因为认真,刘长河走到哪儿都散发出一股力量。

  眼神,

  是一种缅怀

  10点10分,“建国热线”的战友来了。10点30分,“安居热线”的战友来了。刘长河的同事刘星三告诉记者,8月2日下午,“王平热线”的战友和“宝印热线”的战友都曾经来过。

  1998年,天桥区房管局率先在全市房管系统开通了“长河热线”,随后,全市房管系统又开通了其他四个热线,在济南打造出了一个个以劳模带头的房管热线品牌,深得民心。

  据了解,刘长河去世后,市房管局党委副书记丁宁和天桥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勇先后赶来探望慰问刘长河的家人。

  记者站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前来祭拜的人群。刘长河的妻子史桂荣尚在悲痛中。

  大家都压低声音,尽量用眼神“说话”,在眼神里缅怀。

  陪伴,

  是一种支持

  满头白发的赵玉兰坐着公交车来了,陪伴在史桂荣身边,与她说着刘长河的往事。

  史桂荣告诉记者,赵玉兰今年60岁,是她的师娘,也是她人生的导师和益友。

  赵玉兰住在窑头路附近。8月3日早上,她的老伴从当天出版的《济南时报》上看到了刘长河去世的消息,赶紧让她过来看看,陪陪史桂荣。

  赵玉兰说:“在熟人面前,刘长河还是比较爱说话的。他这个人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风景,做事非常执着。”

  睹物,

  是一种思念

  在刘长河的卧室里有一幅字,上面是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史桂荣说,她和刘长河结婚后,她的父亲写了这幅字送给他们,告诉他们人生常有不如意,遇事需要乐观、坚强。如今,丈夫去了,她看到这幅字,就想起了丈夫那永不服输的表情。

  楼下储藏室里传来狗叫声,一只小狗被关在里面。刘长河的同事刘星三告诉记者,近几年,刘长河病情加重,很少外出走动。为了让他锻炼锻炼身体,家里于前年买了一只小狗。每天早上,刘长河都要外出遛狗,也算是锻炼了身体。

  如今,主人已不在,只剩下小狗孤独、凄惨的叫声。

  诗歌,

  是一种总结

  刘长河的同事杨共玉爱写诗,也喜书法,和刘长河住在一个院,这两天他和其他同事一样没有合过眼,大家各有分工,他负责写挽联,大家都希望好好地送刘长河最后一程。

  提起刘长河的往事,杨共玉如数家珍。有感于刘长河的事迹,他曾经诗兴大发,在五年前写了长诗《永远的长河》。

  他在诗中写道:“在你经过的每一条楼道,每一级台阶,都镌刻着房管工人的奋发执着。在你服务过的每一户居民家中,都保留着一段悠长的叙说。你正用平凡修复着文明,你正用辛劳修复着失落。你正用生命修复着人间的真情!”

  (记者 黄智义 李栋印)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