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怎样把资源富矿转化为观念富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6:36  青海新闻网

  克服“怕”的思想

  关键词→节约资源 改善要素投入结构

  【对话嘉宾】初军威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主任、青海省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

  【相关链接】

  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32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我省环境保护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政策向导】

  强卫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要围绕节约资源改善要素投入结构。在投资方面,现阶段我省的经济增长,投资拉动起着主导作用,但投资结构仍不合理,重化工产业投资比重大、轻工业和服务业投资比重小;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小,有的地方甚至不加选择地盲目引进耗能大、污染高的项目。”

  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我省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围绕节约资源改善要素投入的结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题目。

  三“怕”束缚发展的脚步

  初军威认为,强卫书记提出的“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本领,努力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这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青海很必要。在青海工作的七个多月里,初军威感受最深的是青海还不够开放,信息不够畅通,致使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角度都有所欠缺,进而有时显得不够自信。

  一“怕”资源被别人拿走。青海有很多在国际国内非常知名的自然资源,由于技术问题、观念问题,使这些资源没能很好地造福青海。没有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国际的发展潮流中去,是问题的关键。二“怕”招来女婿饿死儿。省内的部分企业有这个思想,担心外地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后,势必影响本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三“怕”别人瞧不起。在与当地的一些企业家、干部、群众交流时,有的人会流露出“我是青海人,我们省就是经济、知识结构都落后,我们没法和外地相提并论”的情绪。

  变劣势为优势

  从工业和农业的要素资本来讲,青海在很多方面是超前的。尤其是农业,青海的人口比例小,与荷兰、以色列相比,我们都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从科技农业发展角度,我们却未能发挥出高原农产品的独有特点。

  两院院士、中国农业专家石元春就提出,青海应该发展现代高原生态农业,在海东地区建立现代高原生态农业科技园,引领海东地区乃至全省农业区的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的普及、高原抗寒抗旱植被的引入,可以使青海的劣势变为优势。

  绿色食品是青海农产品的一张王牌,这也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蚕豆、油菜、沙棘在全世界都是品质最好的,出口国外时,不少都免检。因此,如何把农业优势通过商品优势展现出来,是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工业发展而言,青海不应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淘汰下来的一些技术和设备,而是应该在发达地区的成功中总结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青海在发展的同时,还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而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要素投入,完全可以实现边发展边保护。这样,青海的工业从一开始就是环保的。以水泥生产为例,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达到达标排放,这部分的技术投入在短时间内看,企业利润水平不高,但是市场对水泥的需求有增无减,这可以通过市场对价格的调节,收回技术投入部分的成本。同时,完善产业链条,使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增加附加值,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加大投入。以省内矿产为例,目前,技术“拿来主义”能让矿产增加附加值,但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进而摆脱“拿来”,完全自主。

  动起来,每个青海人

  从微观层面说,初军威认为,青海整个的社会状态没有高速运转起来,青海人没有全部动起来,有些还处于“休眠”状态。怎样才能动起来呢?第一,要认识青海没有动起来的现状,并且要正确认识;第二,政府要不断地搭建各种平台,通过招商引资、选派人员去外地交流等方式,让人们有机会动起来;第三,真正行动起来,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大循环是我们的希望

  关键词→节约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

  【对话嘉宾】冉永春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相关链接】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长宋秀岩接受了《小崔会客》栏目组的专访。一位嘉宾提问,青海处在工业化初期,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宋省长说:“青海确实需要加速推进工业化,这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政策向导】

  强卫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要围绕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构建节约资源的增长方式,实现资源开发从粗放向综合转型,资源加工从简单向精深转型,资源产品从初级向高级转型,资源项目从分散向集约转型,资源产业从单一化、封闭化向体系化、融合化转型,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资源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加强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动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我省循环经济呈现三大特点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探讨循环经济模式。2002年,国家出台了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此后,辽宁省和贵阳市相继成为循环经济实验点。在青海,200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确立,开创了探索循环经济的新局面。而目前,循环经济仍然处在探索、试验的阶段。我省的循环经济目前有三个特点:

  第一,延长了产业链。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盐化工为主的四个产业链;

  第二,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第三,招商引资、技术革新有了明显改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此外,经济发展中,我们已经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这也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正确认识资源优势

  曾有人有这样的担忧,如果继续以卖资源为主,30年后格尔木将成为一座空城。这种担忧不是杞人忧天,说明更多人意识到了资源不能无序开发。那么,束缚我们发展的是什么呢?

  冉永春认为,资金、人才是制约发展的第一个因素。其次,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停留在企业层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循环。第三,延长产业链的必要条件是能源供应,而我国目前的能源政策对我省的循环经济发展并不利。拿油气资源来说,我省的油气东输后留给本省发展的量很少,而留下的部分很大一块要保证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交通的需求,用于生产发展的资源相当有限,常常处于等米下炊的状态,难保不会出现产业链再次断裂。第四,我们对资源优势的理解有偏差,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方面,我省的自然资源无疑是充沛的,而社会资源却显得单薄,因此,单纯说我省资源丰富,并不确切。国内外近年来有一些观点比较一致地认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而对于西部地区,这两者呈现出弱相关关系。也有学者提出资源悖论或者资源陷阱说,认为资源越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越落后。这提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资源优势。

  冉永春认为,如何用我省的自然资源去弥补社会资源的不足是正确认识之后该做的。这在强书记的讲话中有了回答。强书记说:“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要改善要素投入结构。”

  我省海西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均衡现象,二产占80%以上,而一产和三产明显较弱。经济发展的模式应该是“一二三”“二一三”或者是“三二一”,而海西地区的状态显得失衡。有朝一日资源开采完了,“30年后格尔木将成为一座空城”也不是危言耸听。

  大循环引领我们迎头赶上

  小循环带来的问题不能忽视。发展区域经济,在区域内实现经济的大循环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我省的发展实际与国家政策出现矛盾时,应该从实际出发研究这种解决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是,就可以向中央要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关键要分清,不同阶段“实事”是什么,目前,我们的“实事”就是如何转换资源优势。

  清楚地认识了我们的资源优势之后,应该从全省的高度优化我省的产业结构,避免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整个环节中都实现循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循环。目前,冉永春教授等人正在共同研究资源开发补偿方面的课题,我国资源国有的特点,使资源补偿出现了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跨越式发展使我省有可能直接进入大循环,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实现直接进入的保障。国家政策的扶持能使我省引入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这有利于我们延伸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链。在二产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三产,即便在资源枯竭的时候,三产已具规模,而二产减弱对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不明显。

  在我们有效地把一部分自然资源转换为社会资源后,两种资源可以相互补充,这就奠定了大踏步向前的基础。有了完善的经济发展整体,完善的大循环模式,青海迎头赶上就不是空谈。

  优化工业结构助力经济发展

  关键词→节约资源技术创新

  【对话嘉宾】潘爱华省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招商局局长,省特色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

  【相关链接】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长宋秀岩接受《小崔会客》栏目组专访时说:“按照循环经济的法则,技术创新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所在。为此,我省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在项目建设时要求高起点、高技术和高效益。”

  【政策向导】

  省委书记强卫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要围绕节约资源推进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最大制约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缺失。对技术创新,一些同志总觉得我省发展滞后、人才匮乏,难以搞技术创新。但盐湖钾肥、高原医学研究所等单位许多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见,只要下功夫,在技术创新上青海同样可以取得突破。要克服技术创新的思想障碍和畏难情绪,下决心突破我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产业延伸急需的核心技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技术创新带动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力决定技术水平

  今年4月,青海木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聚乎更矿区二井田年产120万吨露天煤矿建成投产,并通过安全验收。此煤矿是目前我省海拔最高(4100米)、生产能力最大的煤矿。此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省煤炭工业的发展迈上了规模化开发的道路。

  调整就意味着存在不合理。过去,我省包括煤炭在内的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存在不合理,潘爱华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过去我省资源开发多依靠招商引资,存在引进企业的实力不够强,进而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延长加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有的企业实力有限,使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有的甚至抱着赚一把就走的思想,不会考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

  因此,提高我省招商引资的准入标准,其中一个考察因素是引入的企业能否为我省带来新技术。在《青海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中,奖励的标准分投资类及资产并购类项目、公益类项目、捐赠类项目,奖励资金分四个档次,引进资金额和得到的奖励成正比。

  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尽管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果,然而,现有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业集群程度高的很少,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矛盾和问题。

  经济增长粗放型还比较明显,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足;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潘爱华认为,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方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是我省目前迫在眉睫的发展关键。大化工(盐湖、天然气和石油)向精细化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向电子信息材料发展,是我省资源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表现之一。今年青海盐湖集团10万吨ADC发泡剂项目开工建设,ADC发泡剂被广泛用于沙发、拖鞋、鞋底、鞋垫、塑料壁纸、天花板、地板革、人造革、绝热、隔音材料等的生产。这个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有了首个精细化工项目,也开辟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又一新途径。我省发展最大的弱点就是偏远,运输成本高,而产品加工越精细、单位重量的价值越高,对运输成本越不敏感,万吨电解铜箔、单晶硅、多晶硅项目,都能实现这一点。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工业领域最大的产业,把我省有优势的有色金属和衍生产品延伸到电子信息材料用于电子信息产业,前景广阔。

  因此,大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向电子信息材料过渡,这两个思路有利于我省达到依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利用资源的目的,这也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好的选择。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省还应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立足于现有基础,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化和专业化分工,做精、做细、做优现有的主导产品。同时发展形成具有优势、特色鲜明的大型专用及数控机床成套设备、环卫专用车、石油机械设备等。

  我省发展适合省情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可以从以下领域着手:高原特色中藏药产业,开发氮化硼、碳化硼、氮化硅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特种陶瓷产业;以锂、锶资源为基础,发展钴酸锂、锰酸锂等高容量电池电极材料和钛酸锶、铁酸锶等磁性材料。

  重新认识自然资源

  关键词→节约资源 完善体制机制

  【对话嘉宾】马洪波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

  【相关链接】

  省委书记强卫会见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震寰时说:“当前,青海正处于加速起飞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向科学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立足省情,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首先是要深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我们的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并通过支柱产业的拉动,形成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我们不能满足于资源开发型的发展模式,要努力使资源开发从粗放向综合转型,资源加工从简单向精深转型,资源产品从初级向高级转型,资源项目从分散向集约转型,资源产业从单一化、封闭化向体系化、融合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

  【政策向导】

  强卫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要围绕节约资源完善体制机制。”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因素。自上个世纪80年代确立资源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受落后的自然资源开发理念、机制和体制的制约,资源开发战略不仅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青海在全国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而且影响了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价值观念要更新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其社会经济属性则是人为的。国际著名生态伦理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在名著《哲学走向荒野》中指出并肯定了“自然中的价值”。自然资源有价值,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从理论上来说,自然资源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价值必然越来越大。

  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加剧的新形势下,严峻的现实呼唤建立一种能够涵盖自然资源价值的全新理论,不仅“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从自然资源无价值到有价值的转变,对于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消除环境污染,营造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承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尊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就是承认和珍惜人类自身。”

  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要调整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我国是一个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不足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受政府的严格管制,自然资源产品价格明显偏低,这不仅鼓励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浪费,而且促成了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据统计,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另外,“低价资源”还导致了矿业开采行业进入门槛低,私挖滥采严重,矿业秩序混乱;矿业税费标准不一,企业缴费情况不一,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税费标准缺少环境成本核算,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进口代价沉重,资源利益流失巨大等问题。

  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利、税、租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要代表人民管理好资源租,绝不能为了短期的政绩目标,将本应属于全体人民的资源租变成企业的利润。

  自然资源的产权管理体制要完善

  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一是要明确划分自然资源产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法律上讲,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资源所有权的代表是国务院,但国家实际上并不直接占有资源。一方面是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占有资源,通过向国家缴纳税收和利润的方式体现所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占有资源,地方政府通过收取税收和管理费来获得利益。这种重技术管理、轻产权管理的传统方式在资源利益日益显性化的今天,必然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围绕自然资源分配的争论不断,而争论的结果往往是自然资源权属在“收”与“放”的两极之间摇摆。

  二是要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途径。所谓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根据自然资源生产的实际,从资源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以确保资源所有权不受损害,自然资源保值增值,增强自然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把自然资源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用经济手段调节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作者:王运卓)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