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行“公车轮休”还需制度跟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6: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公车浪费的根源之一在于个人受益而国民集体埋单,因此,如果缺乏更严密的制度跟进,"公车轮休"便难以推动公车浪费走出"公地悲剧"。

  8月3日《齐鲁晚报》报道,日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要求,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停开公务车牌号尾数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

  国务院推行“公车轮休”,除了具有节油、环保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之外,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减少浪费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遏制公车浪费的呼声一直此起彼伏。《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与当年国防开支相近。以此推算,如果“公车轮休”顺利推行,公车每年“轮休”下来便可节约财政资金400多亿元,再算上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公车,“轮休”所节约的公共资金一定更为可观。

  如此得民心、顺民意的“公车轮休”,要想顺利实施,还需具体的配套措施跟进,不然,“公车轮休”在一些地方就有可能沦为形式。众所周知,公车浪费的根源之一在于个人受益而全体国民集体埋单,因此,如果缺乏更严密的制度跟进,“公车轮休”便难以推动公车浪费走出“公地悲剧”。换言之,“公车轮休”要想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监督惩罚机制,以确保每个有公车的官员都能成为责任主体。

  就制度跟进层面而言,笔者认为,首先,应细化预算执行制度,对公车经费从严控制。依照“公车轮休”要求,每辆公车的经费都应在原有基础上减少20%(即每周减少一天的经费供给),并且要细化预算,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防止公车挤占和吞噬其他经费;其次,应建立更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彻底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据报道,现在,一些公车使用是公务、领导私用和司机使用各占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二属于私用范围。因此,要杜绝这种情况,就必须建立更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令公车私用者付出足够的政治及法律代价;再者,就是严格控制公车配备制度,禁止超标准配备公车,如今油价上涨,私家车主中出现了“拼车”现象,一些政府官员为什么不能“拼车”呢?

  总之,只有配套制度及时跟进,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狠施猛药,“公车轮休”才能落实好,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周士君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