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见报”不是检验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6: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些大学如此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见报率",这说明,时下一些大学功利主义过热,最直接的受害者其实是学生自己。

  8月3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一些高校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而特别设置了一个奖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被媒体报道,就能得到奖励,《人民日报》200字4000元,《现代金报》300字3000元,《舟山日报》600字1000元……

  社会实践本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浙江一些高校的奖励标准,已远远高于一些媒体给通讯员的稿费。那么,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为何被一些高校如此看重呢?

  有人说,“功利主义让大学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浙江一些大学的做法让人担心,功利主义恐怕也容不下一次安静的、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了。笔者也是浙江省级媒体的从业者,就在这则新闻见报的前几天,我的同事也接到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打来的电话,也是要求我们报道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很快发来了详细的社会实践策划书、新闻通稿和照片等,我们的编辑说,连编辑的手机号码都被他们搞到了,说明他们对“见报”是何等看重啊。

  2007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不可否认,在改革发展,特别是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一些大学也多少滋生出了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一些值得担忧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腐蚀着大学文化。一些大学功利主义过热,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揠苗助长,造假抄袭现象屡有发生……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失去之忧。”从上述事例来看,赵沁平副部长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啊。

  时下一些大学功利主义过热,最直接的受害者其实是大学生。有媒体曾报道说,有的高校在评选奖学金时,渴望获奖的学生为获得加分而你争我斗,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功利主义正在腐蚀着大学校园……如今,社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急功近利,这样的社会实践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样的奖励政策下,笔者不由地担心,许多大学生恐怕不会再把精力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上,而是花时间提高宣传力度、争取多多见报,在这种情况下,功利主义还能容下一次纯净的社会实践吗?


吴杭民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