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攀枝花:钒钛之都的绿色使命与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6: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攀枝花市攻坚克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一)

  张 春

  一座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3年内向环保事业投入了30亿元巨资。为开拓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创建“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奥林匹克圣火与绿色奥运旗帜高高举起的2008年,这座年轻的城市再次将相当于它一年财政收入的37亿元投向环保——

  2008年7月14日,曾在二滩水电站工作过7年的德国霍尔兹曼公司二标首席商务代表汉·约根·瑞希特先生携他的中国籍妻子重返攀枝花。刚出候机大楼,他便双手高举,感慨地说:“过去,我喜欢攀枝花冬天的阳光很好;现在,天很蓝,空气很好,我很想在这里买所房子。”约根在攀枝花期间很开心,除了拜望岳父、岳母和接受朋友们的款待,就是忙着从繁华的市中心炳草岗到漂亮宁静的仁和郊区看房、选房。

  就在约根在攀枝花“忙着”的日子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领导7月18日飞抵北京。临行前该市环保局传来的一个消息使他们一行的心情都格外的好,也感慨良多: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创历史新高——就在4年前,该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16%,因污染问题而被央视等媒体曝光、8家企业被挂牌督办整改、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而4年后的今天,攀枝花人从国家爱卫会领导手中接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的命名牌匾。第二天上午,攀枝花人又接过了“中国钒钛之都”的命名牌匾。但只有攀枝花人深知,这只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按照今年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环保城市扎实推进的目标,他们还必须攻坚克难,而且别无选择。

  抉择:

  环境容量与加快发展,“双重压力”倍添紧迫

  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开拓发展空间良好的载体和途径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必须把恢复重建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必须抓环保!”攀枝花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创模动员大会上的“攻坚令”很快在该市家喻户晓。攀枝花拥有光荣的创业和建设历史,拥有全国61%的钒资源储量,全国75%、世界35%的钛资源储量,经过40多年的建设,拥有了钒钛、钢铁、能源、化工等较为完善的支柱产业,炼出了四川的第一炉海绵钛,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高速钢轨、钒氮合金等先进专利技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每炼1罐铁水,就要产生6罐炉渣;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四川全省总排放量的10%以上……这也是事实。残酷的现实是:攀枝花有丰富的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但是,已经没有可供发展的环境容量。正如市委主要领导在该市的省级钒钛工业园区所言:“不是园区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园区。”仅隔数天,园区内一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在开业投产第二天凌晨偷排废水,被随时严密监控的环保执法人员抓个正着,随即被毫不留情地停产整顿。人们信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不是“危言耸听”,也绝非“只说不练”。

  事实上,“先生产,后生活”历史形成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欠账较多,钒钛磁铁矿及其冶炼工艺特点形成的结构性污染严重,加之攀枝花特殊的地形、地理条件,直接导致了该市在发展过程中污染排放量大、排放集中、治理难度较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正是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开发——兴盛——枯竭——衰败’和‘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怪圈。攀枝花坚定不移地推进优势资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核心资源就地转化、产业链就地延伸,二次资源多方参与、循环使用。”市委主要领导说,“攀枝花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恰恰是要通过创模为加快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为科学发展打造更好的环境质量,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环境保障。同时,通过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不断科技创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做到 ‘新账’不欠,‘老账’快还。虽然难度非常大,但我们的决心更大。”

  按照强化整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攀枝花制定了“十一五”《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下达了各区县、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任务,确定了具体的工业减排措施和治理项目。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创模工作作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了市创模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的“一办四组八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一场“创模风暴”。自2005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30亿元,治理工业污染源400余个,关闭违法企业35个,共削减烟粉尘45000吨、二氧化硫5000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4台5万千瓦火电机组,淘汰取缔了90余个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规划、污染比较严重的项目。投入2.2亿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改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2007年,8家曾被挂牌督办的企业经严格检查通过整改验收,该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6%,工业废水重复使用率达95.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数十年来首次突破300天,达到306天;市区水域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实践证明,环保与发展是可以兼顾并且相互促进的。2007年,攀枝花在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排放物明显下降的同时,GDP由2003年的163亿元增加到364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221万美元,同比增长316%,超过建市43年的总和。2008年上半年钒钛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78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达21%,进出口商品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行动:

  梦想常常是理想的先遣

  梦想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只有行动、行动、行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钢城人民心系灾区,百万人口的攀枝花向灾区捐款达6600多万元,并调动1500多名救灾人员和大批车辆、物资支援灾区。同时,该市没有放松既定目标,投资2.85亿元的亚洲最大的酸性工业污水处理厂、投资3.2亿元的工业综合渣场在钒钛产业园区内加紧建设,前者8月底一期工程必须投入使用,后者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该市投资2亿元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也即将动工。2008年,攀枝花全市投入环保的资金将达到37亿元,这相当于该市一年的财政收入。

  攀钢是在攀枝花的特大型中央企业,其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的74%。2005年以来,攀钢已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7亿元。2007年9月,攀钢节能减排取得历史性突破,新钢钒提钒炼钢厂5座转炉实现负能炼钢。这标志着攀钢打破了传统的 “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直线发展方式,而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2008年,攀钢投入环保和技术改造的资金将达到21.7亿元,超过其一年的利润总额。其6#烧结机脱硫项目及发电厂3台发电机组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已于4月初开工建设,9月底将完成主体工程;新建360平方米烧结机替代1#、2#老烧结机协同烟气脱硫项目将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同时,4#高炉出铁场除尘器改造、热电厂7#锅炉烟尘治理,0#、3#废水排放口整治项目等均按计划有序推进。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攀钢建立了极为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提前保质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如不能按期保质完成任务,从集团公司总经理至项目责任人都将受到严厉的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对此,攀钢主要领导斩钉截铁地说:“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中央企业就是要听中央的话!”

  效应:

  在蓝天碧水之间写下“民心”

  在青山绿树之间演绎“人居”

  今年3月8日,周六。来自16个街道、6个乡镇的2000名老同志、8000名青少年出现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他们的活动主题是 “老少共创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不是政府,而是主要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月19日,也是周六,“创模我行动”大型系列活动又在该市中心广场隆重举行,60位普通市民自愿受聘担任政府的环保义务监督员,数百名环保志愿者和创建“绿色家庭”代表共同宣誓:“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共同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攀枝花!”

  事实上,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2005年以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连续三“创”,始终得到攀枝花市民的热情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攀枝花的“创建”始终紧扣“民生”主题,老百姓从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到亲自参与,深切感受到了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面貌的改变、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到经济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7月29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到马家田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地,与该市群众一起见证了这项投资923万元、惠及民生的创模重点建设工程提前竣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