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商引资职能剥离以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6:55  解放日报

  武定路1108号,上海曹家渡街道办事处底楼,“静安区招商办公室曹家渡分中心”的铭牌设置在近80平方米的沿街用房外。

  “招商分中心”———看似只比原来多了几个字,却蕴含深意:2007年起,静安区在全市率先进行街道财力保障改革,招商引资由区统一负责,街道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中心城区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以后,会引发哪些变化?最近,记者来到曹家渡街道采访调查。

  重心:“以前常往企业跑,现在常往社区跑”

  随着街道工作重心转向民生,老百姓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测评显示:去年,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满意度为72%,帮困送温暖工作满意度为83%,残疾人帮困工作满意度为81%……

  “不抓招商有经济指标压力,想抓民生又得‘找米下锅’,街道只能‘夹缝’中生存。”这是财力保障前,街道的真实写照。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中对街道有这样的定位:“为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密切政府与居民联系,市辖区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叶智坚说,按照这一条例,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密切政府与居民的联系,是设立街道办的最主要目的。财力保障办法的实施,让街道可以一心一意抓民生、为百姓服务。

  “以前常往企业跑,现在常往社区跑。”许多街道干部体会深刻。财力保障办法实施不久,一次街道干部在社区了解情况时得知,一些社区老人每次“买烧”后都要吃上好几顿,甚至把冰箱当作“保险箱”。街道民政福利科干部随即发出2000份调查问卷,征求老人实际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最希望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街道花了700多万元买下康定路888弄3号的房屋建成长春乐龄家园,并引进专业配餐公司,创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中心厨房。老人普遍反映:“这样的服务不仅省去了繁琐的买、、烧,还能吃上新鲜、营养、可口的饭菜。”乐龄家园在提供助餐的同时,还开设阅览室、影视室、聊天室、浴室等各类设施,为老人提供助洁、助乐、助学、助聊等服务。

  家住武定路899弄87号的“渐冻人”老徐清楚记得年初的那场大雪:那些日子里,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74岁的老母亲也不敢出门买菜。一筹莫展之际,街道、居委会干部将猪肉、蔬菜和米送进了家门。细心的街道干部还送来热水袋,连续几天登门看望,嘘寒问暖……“许多为居民服务的事看上去很不起眼,但这恰恰说明了街道干部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风的转变。”在街道工作了近三年的党工委书记凌惠康说。

  财力保障前,街道做预算时是“看菜吃饭”:要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但若财力不够,也只得先放一边。“现在有了钱,要更多地用到百姓身上。”凌惠康这样说。

  曹家渡街道区域内,老式居民区集中,“蜗居”其中的不少居委会办公房面积小、条件差,更不用说为居民开辟活动用房了。去年,区财政投入1.9亿元用于社区居委会活动用房建设,曹家渡街道直接受益。街道买下855平方米的房屋用作综合办公楼,将“散居”在居民区的创业者沙龙、“阳光之家”等集中迁入,腾出的房源一下子解决了4个居委会的活动用房。今年,街道还将用591万余元区财政转移支付经费,买下康定路837号办公用房,建设老年日托所。凌惠康坦言:“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

  这两年,街道的实事工程也不断向民生倾斜。记者手中的一份《2007年街道部分项目支出情况表》显示:社区建设、医疗助学帮困及居家养老等13项民生项目花费7235万余元,占当年街道财力80%。《2008年实事和重点工作项目化一览表》同样显示:涉及街道18个科室的52个实事项目中,“民生工程”占80%,安装70只电子监控探头和20扇电控防盗门、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扩建街道图书馆等……

  新财力体制还对居民区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进行核定,居民区年平均工作经费由以前3万元提高到10万元,每个居民区还设2万元帮困资金,对享受现行政策后仍有困难者予以临时补贴;社区工作者收入也明显提高,由原先每月1000元提高到每月1800元。“提高他们的收入,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居民。”凌惠康说。

  随着街道工作重心转向民生,老百姓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测评显示:去年,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满意度为72%,帮困送温暖工作满意度为83%,残疾人帮困工作满意度为81%……

  发展:“不再招商,但要安商留商”

  曹家渡街道实行财力保障机制改革后,原来的招商企业一个没跑,反而还有企业慕名前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曹家渡街道原有招商企业完成税收2403万元,同比上升2%。与此同时,全区区级财政收入达30.63亿元,同比增长57.53%。

  “街道不再招商,但要安商留商,为区域内各类企业提供全覆盖式的服务。”叶智坚说,“曹家渡街道辖区内有11幢商务楼、1450余家各类所有制企业、近万名白领。街道及时了解企业、白领需求,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尽快向有关部门反映,协助办。”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商务楼企业希望能听到政策解读。街道马上请来区劳动局、区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不定期释疑解惑,还集中举办三场政策报告会,为楼宇企业员工进行政策解读。

  6月26日下午,智慧广场商务楼召开首届商务楼职代会。来自76家企业的36名代表一致通过《智慧广场集体合同》。这份集体合同约定了三个档次的楼宇最低工资标准线,即:餐饮企业及保洁、保安等不低于每月1000元;内资企业不低于每月1500元;外资企业不低于每月2000元。集体合同还包括专项工资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协议及外来务工者权益保障协议三份附件,将一同送至区劳动局备案,以便企业和职工更好地履行。

  街道辖区内的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由于是民营企业,职工评定或晋升技术职称找不到渠道。街道有关方面得知后,与区建委、区劳动局、区人事局联系、反映情况,使职工顺利申报。目前,企业20多名工程师都已评到了相应职称。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多亏街道的周全服务,企业才解决了人才发展难题。”

  如今,营造良好商务环境成为街道重要工作。“上午停车难、中午吃饭难、晚上交友难”,是白领反映集中的问题。街道领导认为,“街道要帮助白领解决‘三难’,他们工作才会更安心,企业发展才会更稳定,这其实也是在营造商务环境。”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三和花园小区,共有7幢大楼,其中的三和大厦为商务楼。小区内车位配置少,停车难成为许多白领每天碰到的烦心事。许多白领上班时因为没有停车位,不得不到附近社会停车库停车,每小时支付10元停车费。街道从楼宇专职党群工作者了解这一情况后,专门派人和小区物业沟通,提出利用小区居民停车位、“错时错峰”让白领停车的方案;并让白领享受每月300元的居民停车待遇。经多方协商,白领的车终于停进了居民停车位。如今,这一办法已推广到街道辖区内的其他商务楼。

  为解决白领“中午吃饭难”,街道最近又分别在白领相对集中的3个区域推荐3家社会饭店,鼓励他们增加商务套餐供应。据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光人介绍,今年区里将给街道下拨专项经费并出台具体办法,对提供商务套餐的社会饭店予以一定补贴。街道还精心设计、搭建交流平台,为解决白领“交友难”尽力。

  营造环境,曹家渡街道做的还不止这些。去年,街道在20多幢商务楼周边易攀爬的地方安装防护设施,对年久失修的红外线报警装置、电子探头、电视监控器等设备进行全面维修;投入100万元,新安装75只电子监控探头。今年将继续投入100万元,安装安全防护设备,进一步提高商务楼安全指数;针对一些商务楼周边环境较差的现象,街道今年将投入经费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曹家渡街道实行财力保障机制改革后,原来的招商企业一个没跑,反而还有企业慕名前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曹家渡街道原有招商企业完成税收2403万元,同比上升2%。与此同时,全区区级财政收入达30.63亿元,同比增长57.53%。

  转变:“办起事来不再缩手缩脚”

  曹家渡街道一度担心:街道财力底子较薄,丧失了财权,做事用钱会不会难?随着新办法的实施,这些顾虑被逐步打消。

  街道招商引资,似乎司空见惯。2006年以前,曹家渡街道也不例外。

  叶智坚向记者坦言,和全市其他区县一样,2006年以前,静安实行的是鼓励街道招商引资、多招多得的做法。虽然街道财力来源包括区财政转移支付、条费块转经费等,但主要还是依靠招商返税,返税收入平均约占街道可支配财力的80%。

  凌惠康记忆犹新,时任街道办事处主任的他分管经济工作,主要就是“跑、谈、陪、争”,招商引资。凌惠康说,新办法实施前,每年年初,区里会下达年度招商指标,“不仅招商人员忙招商,街道主要领导也忙招商”、“不招商,街道就没有财源”。

  这样的状况,在2007年得以改变:街道剥离招商职能,财力由区财政保障。对此,曹家渡街道一度担心:街道财力底子较薄,丧失了财权,做事用钱会不会难?随着新办法的实施,这些顾虑被逐步打消。

  在街道财务科,副科长张玉敏对比2006年和2008年的街道预算表,为记者算了两笔实账:

  2006年街道预算表显示:2006年,街道财政收入4036万余元,其中招商税收返回3006万余元,占74%;而2008年街道预算表显示:今年,街道财政核定数为5995万余元,其中预算内收入和上级拨入收入5361万余元,占89%。

  张玉敏介绍说,剥离招商引资职能后,街道收入中没有了税收返回这块“大头”,取而代之的是区财政确保的财力基数、费随事转和转移支付经费等。在预算内收入中,有一块是区财政局核定和确保的街道财力预算安排基数,今年为1947万余元。“这一基数将在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每年以不低于10%的增量递增。事实上,去年增幅达到16%。”

  条费块转经费明显增加也是一大变化。以往,社区建设中的条线项目常出现资金不到位现象。新办法实施后,区政府规定各职能部门给街道下达任务时,必须做到费随事转、条费块转。

  街道负责市政卫生的孙伟民告诉记者,去年10月,静安开始探索市容环境社会化管理模式。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将任务安排给曹家渡街道的同时,每年下拨近百万元经费,由街道购买服务,聘请40余名管理人员,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1点30分,在街道辖区道路上不间断巡逻、参与市容环境管理。“以前,街道既要做事,又要贴钱,有时会因经费问题而力不从心。”孙伟民说,“现在,费随事转、条费块转,办起事来不再缩手缩脚了。”

  与此同时,区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充实了街道“腰包”。今年,街道转移支付款为685万余元。去年则达到809万元,其中包括社区中心装修款和托老所购房装修款等。

  凌惠康说,实施新办法后,街道不仅从招商压力中解脱出来,而且更能回归其本质职能。


本报记者 栾吟之 陆一波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