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道亮丽风景线 平安大幅改善城乡教育基础条件纪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0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亭台楼阁,观赏雕塑,饰灯亮化,草坪绿地……这不是街头游园,而是平安县一中文化广场一景,棕红色塑胶操场上身着天蓝色校服的学生们在自由活动;

  平安镇大路村蓝白相间的东营中学教学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投影仪、电视机、DVD播放机、教学光盘、卫星收视系统的多功能教室和一间有着33台电脑的教室,让生活在这里的山里娃也能享用到原来只有大城市才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是平安县委、县政府大幅改善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的结果。特别是自2007年启动“教育发展年”以来,无论喧闹的城镇还是僻静的山村,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道当地最亮丽的风景线。

  据平安县教育局局长李长军介绍,今年针对平安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的启动,该县又争取资金1500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着力实施农村初级中学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和2所学校改造项目,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等项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平安现有县属各级各类学校102所,教学点2个。2007年,为实现小学就近入学,初中适度集中的布局调整,全县共争取教育资金1410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00万元,建设一中实验楼、二中和二小教学楼及1.6万平方米的一中、二中塑胶操场。撤并10所农村小学,撤销6所初小,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对36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改造危房面积上万平方米,5幢教学楼实施了“穿衣戴帽”,校园文化长廊美化了40多所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成14个教学网络教室,50多个卫星教学设施点。

  随着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教育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已整合的农村小学服务半径被圈定在2.5公里范围内,最为偏僻的小学,学生上学花在路上的时间超不过20分钟。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居住相对分散的初中学生免去奔波的辛劳。在平安一中,筹资20万元改造的学生公寓楼,让十几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的窘状成为过去,12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得以解决。

  教育基础条件的改善,“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平安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到85%以上,高考成绩已连续三年位居海东第一。(作者:林萍)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