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日报观察员:论海南“新的历史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20  南海网

  南海网8月3日消息:“新的历史起点”,这是一个词组,一个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海南政治生活中的词组。在领导干部的报告讲话中,它被大量使用;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它被突出使用。

  “新的历史起点”,是一句惯用语、用以虚张吗?不是!是一个漂亮的标签任由张贴吗?也不是。在海南,它彰显的是一种继往开来的精神,体现着对过去发展历程的认识,对现实状态的把握,对未来发展取向的判断。

  今天,海南将脚下之路确定为“新的历史起点”,正是总结20年发展历程,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眼未来的一次鲜明定位。从去年4月26日的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到今年4月7日到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再到今年7月7日的省委五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决定,成就了海南迈向“新的历史起点”的鲜明历史方位。

  怎样认识和理解我们脚下的这个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该做些什么?从这个新起点出发,海南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省委五届三次全会为我们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发展形势新起点:

  从恢复性增长到发展上升期

  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说的是做事之前,首先要对能不能做、怎么去做等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判断,不能盲目从事,意气用事,否则便会一事无成。一个地区的发展,更要通过对形势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确定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思路,把握正确的方法。

  走过20年沧桑岁月的海南经济特区,也面临着正确判断发展形势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海南,他对海南所处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那就是“海南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总书记的正确指引,让海南这艘疾行的“奋进号”航船,前景开阔,风帆高举,动力十足。

  “发展上升期”,这个重要的判断,描绘了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上启下,面向未来的发展路线图;海南由此倍添信心——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终将攀登到一个发展更快、发展更好的新高度。

  眼前这个“发展上升期”,是海南20年不懈积累的结果。

  建省初期的经济繁荣如昙花一现,很快在1990年代中期受阻于房地产泡沫。而后是长达10年的恢复性增长,这期间海南GDP增长曾低至4.2%。2003年,海南经济始见曙光,GDP增长冲到两位数,到了2006年增速超过12%,GDP首次突破千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海南经济彻底告别低迷,由此步入健康、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

  今天的“上升期”来之不易!“可以说是10年卧薪尝胆打开的一个新境界。”

  “总书记提出的上升期昭示着重大发展机遇”,著名学者曹锡仁充满激情地对记者说:“令人欣慰的是,省委看到并抓住了这一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正在动员全省上下乘势而为。”

  在曹锡仁看来,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艰苦奋斗,海南已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无论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还是决策层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尤其是对海南自身经济规模有相对清晰的把握,以及提出了建设自由贸易区这一对接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前瞻性构想。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为“上升期”作好了铺垫。

  2007年,海南第二产业比重比第一产业高0.26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二产比重全年超过一产——虽然优势不大,却是一个多年结构调整的标志性成果,同时也表明经济结构进入到了加速调整期。

  “两大一高”战略的实施,让海南经济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800万吨炼油、100万吨浆纸等大中型工业企业牢牢地撑起了海南经济的半壁江山。

  海南县域经济也呈现出了兴旺繁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市县的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5个市县增幅超过100%。

  有专家认为,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的影响,海南GDP比去年同期有小幅回落,但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高达52.8%,取得了增幅全国第一的喜人成绩,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海南已经进入经济实力的加快提升期。

  发展目标新起点:

  从强调特色到追求实力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体魄不断强健、心智不断成熟的过程。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样如此。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海南,也到了审时度势,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现提升、飞跃的时候。

  去年4月26日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曾经作出明确判断:海南具备了在健康轨道上加快发展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时隔年余,省委五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以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显示社会主义大特区的优越性!这就意味着,“特色”将不再是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追求,“实力”成了重要的努力方向。人们看到,20年厚积薄发,海南经济也该长长“块头”了。

  在非常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设经济特区,一段时期以来,海南选择了一条不盲目追求总量,而是张扬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在客观的发展条件下,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后,作出的务实选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时至今日,海南的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已非昔日可比,使追求“实力”成为可能。著名学者廖逊认为,“海南有了追求综合经济实力的根基。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海南也要长长“块头”!这种豪情壮志的背后,是实力在说话——800万吨炼油厂竣工投产,160万吨造纸项目投产在即,100万吨乙烯项目呼之欲出……新型工业,让曾经身躯羸弱的海南变得筋骨强壮,气血两旺;洋浦保税港区封关在即,国际旅游岛开始运作,文昌航天城项目加紧推进,这些引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改革开放之举,更为海南走向未来蓄满能量。

  从张扬特色到追求实力,新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堪称水到渠成,势遂人愿。“大特区的特殊使命,决定了海南不能继续扮演只有特色欠缺实力的经济弱省角色。”省政府研究室研究人员周军平认为,增强综合实力是大特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经济的强大,能叫大特区吗?“必须认清,特色是海南发展的第一步,继续担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必须以较强的综合实力做支撑。”

  “综合经济实力就是竞争力,需要相当的经济总量。”廖逊说,海南开始于2006年的新一轮经济繁荣是健康的繁荣,和建省初期的繁荣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次是创造财富,而不是转移财富。

  省财政厅厅长陈海波透过两组数字品味省委提出这一目标的深意。

  一组数据让人清醒:2007年,海南GDP在全国排名和20年前一样,仍然徘徊在第28位——这说明什么? “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跟全国比,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比,我们的发展水平不高,速度也不算快。”

  一组数据给人鼓劲:同为岛屿、同样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旅游业的新加坡,陆地面积只有海南的五十分之一,而GDP却是海南的8倍——这又说明什么?“海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路子走对了,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完全有可能!”

  透过历史烟云,回首20年前,小平同志“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海南,让海南增强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的信心,“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科学判断放大了海南的激情,“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要求激发了壮志。

  面对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特区省没有理由不加快经济发展、长长“块头”。[1] [2]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