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系列报道之三 双汇:由千万到300亿的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29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王倩

  1984年,漯河肉联厂(双汇前身)资产仅468万元,负债却超过536万元,职工人心涣散;2007年,双汇集团总资产近7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4万多名职工衣食无忧。

  8月2日上午,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谈起企业20多年的巨变时说:“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一定要借此东风,向千亿元企业迈进。”

  新理念:首创“冷鲜肉”概念

  “让百姓吃上放心肉,让双汇冷鲜肉成为放心肉的代名词,我们做到了!”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

  8月2日早晨,记者来到位于漯河东部的双汇厂区。“这里的屠夫都很温柔。”在屠宰车间,双汇集团党委书记杜俊甫介绍,这里猪肉要经过18道关,每个工人只切一刀,并且一刀一消毒。

  传统猪肉处理是宰杀分割后,直接进入市场。而双汇肉要通过预冷处理:当天宰杀的猪肉进入设定温度0℃~4℃的冷库,24小时后再分割、销售。杜俊甫说,这就是双汇首创的“冷鲜肉”概念。按照要求,从精细分割到配送、销售,冷鲜肉全程温度要控制在0℃~4℃。

  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双汇在全国率先建起肉类销售连锁专卖店。杜说,所有连锁店的生肉必须当天售完,取肉时,销售人员手上都套有卫生塑料袋。整个生产、运输、销售流程中,肉没有机会被污染。因此,从超市柜台上买回家的肉一般不需要再用水洗。

  “在激烈竞争中异军突起,我们靠的就是独创思路和安全质量。”杜俊甫说。

  新跨越:世界500强的加盟

  1984年,国家取消生猪统购统销政策。在这个关键时刻,双汇选择融入改革的洪流。

  当时,猪价低,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而市场上猪肉紧缺。万隆尝试每斤提高2分钱收购生猪,养猪户蜂拥而来。当年,肉联厂扭亏为盈。

  为进一步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双汇把目光瞄准国内外资金。1994年,与香港十大财团之一的华懋集团合作,引入资金1.27亿元,当年生产能力增长104%。随后,先后与美、日、德等国企业合作,合资建成30多家公司。

  2006年5月,双汇又迈出一大步:实现产权转让,迎来世界500强,著名国际公司——高盛的加盟。高盛带来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无疑给双汇飞向世界,装上了一双“翅膀”。

  如今,双汇集团已经成为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万隆说:“我们每一步的前进,都是紧跟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的步伐。”

  新目标:向千亿元企业迈进

  细数双汇20多年的脚步,一步比一步迈得大:1984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

  万隆胸有成竹地说:“今年,企业收入可达到380亿元,十一五末达到500亿元。此后,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都将以100亿元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达到1000亿元。”

  被问及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如何实现高速、平稳而又持续、健康的发展时,万隆信心满怀地说:“在新一轮思想解放浪潮的带动下,继续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变革,目标定能实现。”

  来源: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