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体育解说不能止于“少说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30  燕赵晚报

  □薛七七

  奥运会即将开幕,央视奥运频道总监江和平日前表示,类似“解说门”事件绝对不允许再出现。主持人、解说员尽可能少说题外话,“言多必失嘛”,并为此专门培训主持人、解说员。(8月1日《新闻晨报》)

  鉴于本届奥运会在国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央视对本次体育解说和主持人的严格规则约束实属意料中事。“红线”业已划定,原则不能僭越,留给解说员和主持人的自由活动空间着实谈不上宽裕。

  然而,经历了各种规模、各种风格的职业体育赛事浸淫的观众,其欣赏趣味与品质要求,早已变得相当苛刻,多少显得“保守”和拘谨的解说规范、标本模式,能否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再则,与奥运竞技赛场一样,奥运体育转播和解说同样是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它同样意味着一种国际化的广泛竞争,过多的条条框框,会否让我国的体育解说评论员们在众多国外同行面前相形黯然?

  众所周知,电视体育解说因其所涉内容的相对专业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必须以最集中、最质感、最形象和快速高效的逻辑表现力,诠释赛场实时变化,烘托赛事气氛,引导观众向赛事纵深和高潮挺进;尤其是在一些高对抗性的焦点赛事中,适时适当的自由发挥乃至“激情”解说必不可少,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为赛事“经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专业人士将当代体育解说品评为科普型解说、启发型解说、偶像型解说和调侃型解说,在笔者看来,若这多种体育解说类型能同时呈现于北京奥运的赛事转播中,不失为观众之幸。百花齐放、各擅胜场的体育解说之“满园春”,与自设禁区、“自闭”于禁区的单一属性化解说之间,谁更值得期待,不言自明。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