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感天动地》书写河北人的感恩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30  燕赵晚报

  □本报记者 冯楠

  作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之一,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的文学作品总是深沉而又厚重,无论是《天高地厚》还是《唐山之恋》。近日关仁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在石家庄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凝重的内容为读者重现了唐山与汶川——这两场突如其来、举国悲痛、举世震惊的地震灾难。晚报记者昨日对话关仁山。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先为读者介绍一下这部《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的创作过程吧。

  关仁山(以下简称关):汶川地震后,我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为文艺报写了一篇散文,用对比的方法,透过改革开放这30年看我们时代的进步、变化。正是这篇散文启发了这本书。6月初河北省省委宣传部与河北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策划,找我写一个长篇报道文学。我6月6日开始采访从汶川回唐山的志愿者。当时的思路就是用对比的方式,展现河北人的感恩行动。写作从6月10日开始到6月底,共31万字。

  记:20天创作出31万字,除了时间的紧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关:这部作品的视角比较独特。有关汶川的作品出了一大批,从唐山到汶川,用对比的角度写,是咱们经历过地震的唐山人以及河北人独有的视角,恰恰这个视角正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我在创作《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时不光要面对汶川的满目疮痍,还要回顾32年前那段痛苦记忆,这其中既有悲痛,也有感动。

  记:您在书中也多次提到了感恩,这是不是您着重表达的?

  关:对。唐山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创造了几个第一:唐山政府组织编写的《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专报》第一时间被送往灾区;唐山医疗队和抗震救灾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成都的外地医疗队和抢险队;唐山向灾区派出了第一支由心理专家和唐山地震孤儿组成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短短几天,唐山人为灾区献血8万毫升;国内民间个人最大捐款1.1亿元,出自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之手;唐山民间捐款2.4亿元,加上张祥青的捐款,近4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唐山的感恩不仅仅是唐山人民的爱心和善举,不仅需要善良和力量,还有燕赵土地上的燕赵侠风。这本书也是在大规模地书写河北人的感恩行动,唐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我们河北在这次救灾中表现的很突出,这是一脉相承,这种感恩是感同身受的。

  记:您在书中多次提到了“唐山精神”。

  关:思考很重要。除了感动之外我们要追问,唐山抗震精神是如何被遗忘的,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又是如何被寻回的?在科技发展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看到人生命的珍贵,个体生命价值的光辉在这次地震中显得非常闪亮。

  记:听说您最近又在创作一部小说。

  关:正在写一部以曹妃甸科技发展示范区为背景的小说,名叫《铁凤凰》。我们作协刚刚成立了一个影视创作部门,要出一些好的影视剧本。影视是左右大众的一个重要媒体,作家不能忽视它,我们呼吁作家要勇敢地“触电”,把小说改编成影视或是写出影视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作品产生影响。包括我自己将来也会往这方面倾斜。像前些时候写的小说《白纸门》现在也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本,准备拍摄成一部30集的电视剧。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