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帮这位自强女孩圆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53  长沙晚报

  郑莹在高考过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一刻也没闲着,白天在家电卖场上班赚学费,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90岁的奶奶。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外表清秀的19岁女生,在今年湖南省对口招生财会类考试中,以681分的优异成绩被湖南农业大学录取。

  贫困家庭成长的小大人

  郑莹和奶奶住在开福区富雅里一栋老旧居民楼里。还在她4个月大时,爸爸妈妈一次外出后至今杳无音讯。祖孙俩就靠着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和姑妈的资助生活。几年前姑妈下岗,她们的生活也就更加窘迫了。郑莹和奶奶平时吃饭就是两个菜,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捐的。

  奶奶年纪大了,半夜上厕所常摔倒,当时年纪还小的郑莹就像个小大人,一次次费力地把摔倒的奶奶“搬”到床上。奶奶生病住院了,每次都是郑莹送饭过去,还要一口口地喂老人吃下。然后她就在病房里做作业、看书,整夜陪护。

  “考试第一”激励自己前进

  郑莹是以中专生的身份考上大学的。初中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她却选择了长沙财经中专学校,因为她希望自己尽快工作,减轻奶奶和姑妈的负担。郑莹平时很爱看书、画画,还会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写一些小说;她年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还获得了省级优秀干部等很多奖项。长沙财经中专学校的王老师很喜欢这个有灵性的学生,在她的多次劝说下,郑莹在二年级分班时选择了学校的对口班。

  此后,郑莹把写着“考试第一”的字条贴在家里的墙上和课桌上,每次看书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这四个字,以鼓励自己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今年,郑莹终于以湖南省财会类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

  现在,郑莹依然在为自己的大学学费忙碌着,她希望自己多挣些钱以便顺利完成学业,让奶奶和姑妈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40多名爱心人士拨打本报热线报名:

  我们愿资助震区来长大学生

  本报讯(记者 周和平 实习生 陈瑶 胡娟)本报7月25日刊发来自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王琪同学的求助信后,助学爱心捐助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热心市民和单位踊跃报名参加这次捐助。目前,已有40多名爱心人士承诺资助来长就读的震区大学生。

  “我想资助一名来自震区的女大学生,包括她4年大学的所有费用。”在电话中,热心读者李帅表示。李帅是长沙某公司的一名年轻女董事长,多年来一直关注并资助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

  “资助地震灾区的学子,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以单位团委的名义参与助学,愿意资助三四名来自地震灾区的学子。”看过本报的倡议后,长沙市商业银行通过捐助热线电话报名。在电话中,工作人员黄曙光透露,银行团委通过交“特殊团费”,已募集到了一笔爱心款。

  浏阳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孔石明特意来到本报,就参与本报助学活动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表示将积极组织爱心资源,为灾区学子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报和长沙慈善会联合倡议援助考入长沙高校的地震灾区学生的善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星辰在线、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川在线、华龙网、成都全搜索等主流网站更是纷纷转载,网友称赞这是对地震灾区学子的特别关爱。目前,本报助学前期报名工作正在开展中,您可拨打本报捐助热线电话(0731—2205000、2205335)或加入QQ群(51704678)报名。

  《向灾区来的学子伸出我们爱的手》后续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