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街新开 老北京风貌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驻京记者王星

  “天安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昨夜,是奥运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在重新开业才4天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密集的人流让记者领略到这句老北京谚语的含义。

  大栅栏:老字号捧出各自绝活

  晚上7点刚过,当记者来到大栅栏商业街时,全长266米的小街上已是游人如织。街道两旁,内联升、瑞蚨祥鸿记、张一元茶庄、张小泉剪刀总店等老字号内人头攒动。狗不理包子店门前慈禧和李莲英手托包子的泥塑,是整条街上最亮眼的一景,路过的游客纷纷停下脚步拿起手机、相机与“他俩”合影。来自武汉的大二学生张逸军这次趁着暑假来北京观看奥运会篮球比赛,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在历史课上听说北京有个大栅栏,这次终于能趁着奥运前好好地逛一逛了:“我知道大栅栏以前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没想到重新开业后还是这么热闹,看着这些老字号,感觉像是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过去。”

  说起大栅栏的过去,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防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了木栅栏。而廊房四条这条胡同因为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大一些,渐渐被人们唤作“大栅栏”。同时由于紧挨皇城,大栅栏很快成为商户聚集繁荣之地。

  2007年5月,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正式启动了整体改造工程。大栅栏街内建筑按照年代、风格、历史价值等分成4类,分别进行文物修复、保护修缮、风貌整饰或改造整治。改造后的大栅栏商业街以红窗灰瓦为主色调,地面铺设青砖路,加盖的新建筑统一改造为朱红窗阁牌楼、43家老店全部更换上了木质牌匾。而改造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原先密布在各个店面前的电线电缆统统不见了,路灯、电力、监控等各条线路被统一引入地下。

  前门大街:按老照片恢复历史风貌

  和大栅栏的热闹非凡相比,相邻的新前门大街虽然还没正式“亮相”,但也已博得众多眼球。记者昨晚在前门大街北端入口看到,尽管被围栏阻隔,但上百位市民和游客还是高举着相机,争相拍摄眼前的“五牌楼”和当当车。

  上周,前门大街曾有过短暂的试开放,一小时内近万游客涌入。当时记者看到,大街北端的正阳桥五牌楼已经依照原状在原址进行复建,复建后的五牌楼保持五间、六柱、五楼的典雅大气风格,采用“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彩绘,正中书写“正阳桥”三个金色大字。840多米长的大街两旁50多栋仿古小楼已基本装修完毕,各店面高矮错落,木质檐板、阁楼连廊也随处可见,在21米宽的大街中央,还精心铺设了2.92米宽的青白石御道,处处透出“老北京”的味道。

  据崇文区常务副区长王成国介绍,此次前门大街的修缮方案,经过了32次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为恢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门大街鼎盛时期的风貌。而所有的修缮工作均按照老照片等历史资料来还原,修旧如故,确保改造后的历史真实感。

  8月7日,新的前门大街将作为北京“人文奥运”的重要标志正式开街。届时,修饰一新的全聚德烤鸭店将重燃百年炉火,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庄、亿兆百货、都一处烧麦店、一条龙羊肉馆等多家老字号将开门迎接八方来客,同时,阔别前门大街达42年之久的当当车将在奥运之后重新驶上前门大街的轨道。

  (本报北京8月3日专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