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可奈何的学 心力交瘁的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0:08  安徽市场报

  

无可奈何的学 心力交瘁的痛

  暑假已经过半,但对省城的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依然没有享受到假日的放松和闲暇。烈日酷暑之下,他们却奔波在补习班的路上,辗转于不同的冗长课堂……

  在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补课禁令”之下,省城的中小学校园终于恢复了假期的宁静,然而,与此相对,在居民区内,在一些职业学校的校舍里,甚至一些宾馆的会议中心里,各种类型“赁屋授课”的补习班依然如火如荼。被“赶”出学校教室的中小学生,又在这里汇聚。

  李倩 刘彪 亚慧晓风/文王恒/图

  一个班八成学生参加补习

  7月27日是周末,李雨城(化名)虽然周日没有文化补习课程,但晚上还是要去家教老师家里学习一小时的大提琴。

  即便这样,对这个即将升入高二、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周日还是宝贵的清闲。因

  为,从周一至周六,他都在补习班上度过。

  这个暑假,虽然学校没有组织集体补课,但是李雨城的暑假并不轻松。从周一至周六,早晨7:20至11:00参加英语、数学补习班,下午3:00至6:40参加物理、化学补习班,每个星期日的晚上,要去老师家学习一小时的大提琴。

  和往年暑假不同,李雨城参加补习班完全是出于“自愿”。说到参加补课的原因,李雨城坦承,以往每个假期虽然都会参加补习班,基本上都是父母强迫的。今年情况不同,因为即将升入高二,自己的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为了开学后的学习不至于太吃力,今年参加补习班是自己向父母提出来的。

  “我还不算是太辛苦的,除了语数外,我同桌今年暑假光兴趣班就报了四个,有古筝、跆拳道、硬笔书法和作文,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过的。”李雨城介绍,他所在班级有60多名学生,这个暑假80%的同学都参加了补习班,这其中,还有少数人参加的特长班、兴趣班之类,绝大多数都在补习高考科目。“在补习班里,我就遇见了好几个同班同学。”

  一座租房授课的“校外校”

  李小萌(化名)是合肥市三十九中的初一女生,最近刚刚结束学校组织的军训,现在她的暑期补课开始了。

  与那些参加社会上所办的补习班的同学不同,她的补习老师还是原来上课时的老师,教室是由老师在三十九中附近租的房子。“补习班里的同学都是班里的同学,就跟平时上课一样,只是人数少了一半。” 李小萌说。

  李小萌所在的班级共59个同学,她和23位同学报名参加了数学补习。“那些没有参加补习的同学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跟着家长出去旅游,有的参加暑期夏令营了。”李小萌透露,“与上小学时候不同,今年暑假我们同学报名参加音乐、美术之类的素质提高班的并不多,家长们都把目光投向孩子们的文化课上了。”

  其实,在放假之前,老师就在班里打招呼说:“有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放假最好能够补习一下,不然下学期就很难跟得上啊。” 李小萌说,他们都是自愿参加补习的,“放假后回家和家长说了一下,家长同意就来了。”

  “数学成绩不是太好,想提高一下。”其实,李小萌上个月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她说补课的学生并不主要是成绩差的,每个学习层次的都有人补。“差的想提高,好的想更好。”

  “赶”出校的学子在“补习班”汇聚

  这个暑假,合肥市教育局再次重申假期严禁补课的“禁令”,甚至派出检查组,严查假期补课现象。要求杜绝假期补课,切实轻减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禁令”之下,省城中小学校园恢复了假期应有的宁静。然而,被禁令“赶”出教室的学子们,却在一些“赁屋授课”的“校外校”或民办补习班中再次汇聚。

  李小萌上的补习班就是典型的“校外校”,授课教师是本校的老师,补习学生全是班里的学生。为规避教育主管部门的禁令,只将教室搬到了校外。

  与此同时,一些重点中学的“名师”还将“补习班”开到自己家中。一位吃这样“小灶”的同学介绍,“这种在老师家里的补习班,学生很少,一般只有七八个,而且都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都是本班老师上课,到什么老师家里就补什么课。“这位同学透露,“老师上的内容都是新的,据说是下学期要上的内容。”这种“小灶”补习班收费通常是每人一天五十元,每天三个小时。

  而更多的被“赶”出校园的学生,却汇聚到各种五花八门的民办补习班里。在位于合瓦路上的一家民办中专校园内,一个暑期补习学校正在“赁屋授课”。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五个教学班正在授课,每个班学生在17人到45人不等。这其中,有两个数学班,两个英语班,一个语文(作文)班。

  一位参加补习的小学生介绍,补习班里面的学生大都不是以前班里的,老师也不是以前学校的。

  对于暑期补课,一些学校也显得无奈。“每年高考发榜的时候,学校所承受的压力不比考生和家长小。”一位普通中学的教导主任感叹 ,“素质教育虽然推行多年,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还是围绕着升学率转,被高考指挥棒驱使。没有好的升学率就无法招徕好的生源,如此往复,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所有的学校都在通过不同形式补课,我们不补课家长也不答应。”这位教导主任表示,假期补课虽然不排除利益驱使,但根本问题还是教育大环境使然。

  ●记者手记●

  让“快乐学习”重归常识

  假期补课,这是一个老话题。然而,旧话一再被社会重提,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中国基础教育之痛。

  这个暑假,即便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禁令”之下,被“赶”出教室的学子却又被赁屋授课的“校外校”重新“召”回课堂,一些名师“小灶”补习班也异常走俏,各种民办补习学校更是一片生意兴隆。

  我们无法排除这其中的利益冲动。

  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补课?

  学生回答:“差的想提高,好的想更好。”

  学校回答:“所有的学校都在通过不同形式补课,我们不补课家长也不答应。”

  其实,学子追逐名校,家长望子成龙,学校看中升学率,这些都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要忽视学子的抱怨:难道这样补课就能够教导出来国家的栋梁吗?

  对于补课的效果,举例说来,在一个群体中,一些人补课,一些人不补,在竞争中,补课者收益,不补的人利益受损。于是,为了不在竞争中利益受损,原来不补课的人也被迫加入补课行列。结果整个群体都参加补课,于是,补课的效果又重新“归零”,所有的补课者等于是做了一场集体无用功。

  但补课市场确是最大的赢家:补课教师收益,补习学校繁荣。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集体做无用功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思考再一次“归零”:根本还在于教育大环境。这里不需多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国家已经告别了“GDP崇拜”,更多的代之以国民幸福指数。由此,我们同时期待,我们的基础教育体制也来一个大转变,让“快乐学习”重新回归常识,保证学生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