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点燃鸟巢主火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2:41  新闻晚报

  

谁来点燃鸟巢主火炬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深入场馆、社区和能源企业考察奥运保障等工作。 这是温家宝来到位于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看望志愿者和运动员,并兴致勃勃地投篮。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谁来点燃鸟巢主火炬

  □晚报记者 胡廷楣

  点燃主火炬的人选,一直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大悬念。

  每一届都有很多的预测,而最后预测往往落空。因为预测的经常是体育记者,他们经常从点火者对体育的贡献出发去思考,而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往往还有着文化的一面。

  历史潮流

  看看最近几届点火的人。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点火人是患有帕金森症的前拳王阿里。阿里在上世纪60年代就获得了奥运会拳击金牌,因为受到了种族歧视愤而将金牌扔入河中。由他点火,颇具深意。

  汉城奥运会点燃主火炬的是舞蹈演员孙美贞、教师郑顺万和马拉松运动员金元铎三人。背后的文化解读是:体育、科技和艺术。

  巴塞罗那奥运会由 1984、1988年两届残疾人奥运会射箭奖牌获得者,37岁的巴塞罗那选手雷波洛射箭点火。其可以回味的关键词是:残疾人、本土选手、射箭这一最古老的由战争转化为竞技的项目。

  悉尼奥运点火的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田径运动员弗里曼。之后,弗里曼夺取了女子400米的金牌。土著,坎坷而辉煌的运动经历是她点火的文化背景。

  在雅典点燃主火炬的卡拉马纳基斯是希腊最著名的帆板运动员,他在亚特兰大为希腊赢得了男子米斯特拉级帆板金牌,由此成为民族英雄。 “我又回到了我熟悉的这片海洋。”卡拉马纳基斯说出了他的理由。

  姚明大热

  本届奥运会,已经有很多人预测,将由许海峰、刘翔、姚明、郭晶晶或者金晶点火。现在看来,有些是不大可能的。刘翔说,他将在某个地方看电视转播,暗示他将不会出现在开幕式现场?况且,刘翔已经从胡主席手里接过火炬,郭晶晶已经在济南点燃了圣火盆,金晶也早已经在海外传递过了火炬。而许海峰,他已经和张蓉芳、高敏一起点燃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主火炬,大约不至于重复书写同一个主题吧?

  只有姚明,还没有握过祥云火炬。最近易建联要求担任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似乎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征兆,因为如果姚明将在团里,旗手应该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或许,这也是在暗示,姚明可能不再随队入场了。姚明最近又说,点火最好是 “前辈”,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自己正是跑最后几棒火炬的人之一?

  而这个 “可能”,也包含着姚明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姚明从事的篮球,是一个全世界都熟悉都喜爱的项目,认同感强。姚明在NBA的舞台上成为优秀球员,他身上表现出来的 “中国元素”,使得人们可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和当下文化能够以怎样的语言在世界行走。这也就是现代社会东西方交融的观念,是奥林匹克一直创导的精神,也就更能体会体育承担的跨文化之桥的意义。姚明唯一可以原谅的不足,是还没有为奥林匹克贡献一枚奖牌。

  抗震元素

  又有一个说法,奥运会将会有“抗震元素”。

  奥运会毕竟是世界性质的运动会,奥运会开幕式一般不会直接表现一个比较具体的事件,而是可能表现这个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如果汶川地震和之后中国得到全世界人民支持的抗震出现在开幕式,主题完全可以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珍爱生命,以及全球的合作。使用中国人习惯的含蓄的手法比较切题,会不会是一个人物的出场就可以代表了这个事件?那么,有三种人物可以备选:一是抗震救灾英模,二是川籍大牌运动员,三是孩子。相比而言,这三者中,大量的英模已经参加火炬接力,特别是在四川火炬接力中获得亮相。川籍的大牌体育明星,也已经一个一个在前面跑过。虽然孩子在灾难中的表现非常感人,也有更多的内涵可以表现,却不能让人一瞬间就能理解到和奥林匹克的直接关系。因此“姚明托举 ‘敬礼娃娃’郎铮点燃圣火”似乎也是一种可以想象的结合方式。

  当然,也不该忘记,火炬进入中国之后,分成了两路,一路在全国传递,一路单独去了珠峰。因此点火仪式上,必然还会有登山队员。

  2008年,世界和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每一个观众,都希望在开幕式中能有一些形象,说出自己心中想对这个世界要说的话。而点燃圣火的时刻,也是奥林匹克需要和世界说话的时候。奥林匹克运动和主办者中国,都有着非凡深厚的文化积累,一个形象恐怕不能承载那样多的文化内涵。或许还会出现汉城奥运那样多人点火模式?或者如北京亚运那样,那些功勋卓著的老运动员一路跑进会场,最后将火炬交给了新时代的奥运冠军?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