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百亿治湘江”的大手笔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0:09  红网

  自长株潭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之后,湖南掀起了新一轮绿色环保风暴。前不久,湖南省省长周强在接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要把湖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为此,湖南省环保局拟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助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两型社会”建设,还千里湘江碧水奔腾。(8月3日新华网)

  作为一个喝湘江水长大的湖南人,近年来对湘江流域的环境污染可说是感同身受。翻开湖南地图,蜿蜒北上的湘江宛如一条玉带,自永州经衡阳后,串起株洲、湘潭、长沙三颗明珠,惹人喜爱。可如果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发现,人口密集(占全省57.1%)、经济发达(GDP占全省72.4%)的湘江流域,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污染,尤以母亲河湘江为甚——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分别占全省59.6%和62.5%,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严重超标。

  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高屋建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地方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拿出174亿元巨资,用3年时间来根治湘江污染,来优化生态环境,来打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莱茵河”式美景。其手笔之大,气魄之巨,态度之坚,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这一铁腕治污举措出现在当今这样一个水不再清、天不再蓝的粗放型发展背景之下,令人击掌叫好,让人心驰神往。

  周强省长之所以把湖南的湘江与德国的莱茵河相提并论,实则是一种比喻,不仅寄托着一种良好的愿景,也隐喻着对莱茵河治理模式的认同。众所周知,莱茵河流经欧洲9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跨流域治理污染最成功一条河流。早些年前,莱茵河因岸边工厂肆意排污受到严重污染,被人称为“欧洲下水道”、“欧洲厕所”。后来在德国政府与欧洲各国综合治理下,恢复了昔日的恬然静美,重新焕发出生气,成了人见人爱的乐园。莱茵河模式,已成了全球治污的经典版本,

  俗说说得好,不看广告看疗效。湖南在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版”莱茵河的设想之后,一些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地区分割体制的影响,湘江沿岸各地区污染治理难以同步,往往这里重视环保,那里大谈招商。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次湖南借鉴莱茵河治理模式,科学地划分治理责任,首度形成了治污“合力”——长株潭三市污染物减排首次被列入对政府和企业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湘江流域8个市都制定了整治目标责任书,并建立了问责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还自我加压、调高了湘江水污染治理目标,在国家规定的二氧化硫和COD减排指标之外,增添了砷、镉两项污染物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与此同时,在整治手段上也频使“铁腕”、频出重拳,敢于真枪实弹从地方政府“一把手”头上开刀,让过去的“软柿子”成为说一不二的“硬杠杠”,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对工作进展慢的地方,实施“区域限批”、“企业限批”,对没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挂牌督办,直至采取停电、停水、停贷等措施。

  由是观之,湖南“百亿治湘江”,名为治江,实在发展,功在经济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具体行动,是一项符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是长株潭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破题之作,是主动与国际接轨的前瞻之举。期盼各级领导干部迅即适应“治污减排”作为考核“指挥棒”的新形势,从网络民意中寻找治理金点子,从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中发现不足改正瑕疵,把“百亿治湘江”的大手笔从纸上落实到行动上。如此,我们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山才会更绿,城才会更美,“中国版”的莱茵河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