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凭什么说“中国不需要莱茵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0:09  红网

  “‘我们要把湖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治理好湘江污染。’不久前,湖南省省长周强在接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时如是说。近日,记者从湖南省环保局获悉,湖南将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助推长株潭三市的‘两型社会’建设,还千里湘江碧水奔腾。”(7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消息甫一传出,7月31日的《北京晚报》即刊出了一篇“专栏作家”侯江的文章《中国不需要莱茵河》,——乖乖!口气还真大的可以!可是,谁又能动辄替“中国”代言呢?

  侯先生文中也说:“治理环境,利国利民之举。174亿元如果真能换回千里湘江碧水奔腾,湘江幸甚,湖南人民幸甚。”那么,在湘江污染整治问题上,究竟谁更有发言权呢?是湘江流域人民,还是侯江先生?湘江流域人民尚未开腔(谅也不会妄自替“中国”代言);倒是侯先生笔杆子轻摇,又或键盘敲敲,就动辙“中国”“中国”起来了!

  至于为什么“中国不需要莱茵河”——或谓湘江“没有必要被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呢?原来是这样的!——侯先生质问道:“为什么一说到什么好东西,一定要拿国外的一个什么样本来充当标准?”,倒不啻于是在指责“崇洋媚外”了!

  这倒不禁叫人想起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一篇名文:《崇洋,但不媚外》来——“现代化的‘翻天印’不叫‘翻天印’,改名换姓,另行修炼,而叫‘崇洋媚外’。只要‘崇洋媚外’这句话被现代殷郊先生隆隆祭出,比三千年前的‘翻天印’,还要雷霆万钧。……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课题,有些人竟能把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和并没有因果关系的两种行为,不经大脑,就能用唾沫粘在一起……‘崇洋’与‘媚外’相距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互不相及……为啥不吸水烟旱烟,而吸纸烟雪茄?吸纸烟雪茄就是崇洋。为啥煮饭时不用煤球木柴麦秸,爬到灶头吹火,而用电炉瓦斯?用电炉瓦斯就是崇洋……夫洋枪洋炮、洋鼓洋号、洋指挥刀、洋军乐队,哪一样不是崇洋产物,可是,却又哪一样媚了外?……”所以,柏杨先生道:“你就是掐着我的脖子,我还是要嚷:‘绝对崇洋,但不媚外!’……”,而要上溯到另一位致力于国民性批判的作家,拿鲁迅先生《拿来主义》里的话说,就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取他人之长,而补自己之短,只问好不好,不问“东”不“东”,“西”不“西”,“国内”不“国内”,“国外”不“国外”。大国之民,就要有大国之民的宽广胸怀,和务实态度。

  而更令人可笑的是,8月1日的《东方网》上有一篇奚旭初先生的文章《别把自己当成别人的影子》,“且不说中国一些城市称为‘东方威尼斯’、‘东方莫斯科’、‘东方日内瓦’……明明是中国的,却要向西方靠拢;一说自己有什么骄人之处,或要做些什么,就马上先从西方文明中去寻‘原型’或‘样板’……”云云,竟连对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也有意见了!可是这“东方威尼斯”,是中国人所作的比附吗?那还是元朝时,《马可波罗游记》作者、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对“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加以的认可和美誉!——这就简直就是无知了!或许,也正是拜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之所赐吧!

  至于侯先生的第二点理由:“莱茵河景色优美,河边有古堡、宫殿,还有一段段古老的传说。它流经无数著名城市,如波恩和科隆。莱茵河名气够大,但是咱们湘江也不逊色。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同样,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确实,德国的莱茵河据传是很美,但是,却也曾因岸边工厂肆意排污而受严重污染,一度被冠之以‘欧洲下水道’、‘欧洲之厕所’之类恶名,后来在德国政府与欧洲各国共同努力下得到彻底治理,才恢复了昔日恬然静美,焕发生气,——而因此,莱茵河治理也就成为有效治理江河水质的代名词,及制度上确保江河治理取得实效的象征。

  ——而“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之说,自当是缘此;所要传达出的,亦当是“取法乎上”、彻底治污的意向和决心!

稿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