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砀山整风能否整出一片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2:02  南方日报

  迅之

  安徽省砀山县在我的印象中,曾经以上访多而闻名。在税费改革以前,那里的农民有过开着浩浩荡荡的拖拉机车队向省城进军的历史,名噪一时,还曾被某本风靡全国的关于中国农村的调查小说记录在册。后来,在全面废除农业税之后,这里旧貌换新颜,农民卸下了“三提五统”和一系列搭车收费的重担,上访逐渐少了,农民开始把主要精力从上访转向了生产。这自然是一个莫大的进步。

  最近又有新的进步。砀山县成立了一个“两风办”,名曰“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硬是在当地闹腾出一场整风运动来,还刮起了实实在在的吏治风暴。这个“两风办”看起来颇有包青天似的古风,在一次创建活动中,不包庇、不纵容,给全县83个县直机关检查打分,结果让近七成单位荣获“不及格”称号。在以往发生的或大或小的整风运动中,“不及格”是正常的,但大面积“不及格”就不正常了;“不及格”通报批评是正常的,但直截了当地把众多的一把手给免了职却也有些不正常了。这样的“不正常”竟博得了老百姓的满堂喝彩,说到底是因为整风玩真的了。

  但整风能不能整出一个新天地,却是需要存疑的。以本次砀山整风为例,“两风办”的11名工作人员只不过放弃了“听汇报”的老调子,重拾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工作方法而已,一坚持实际查看,便查到了那么多的问题。可是,这个办公室不过才11个人,如此大张旗鼓地调查,被查单位做做手脚、虚张一下声势,依俗例来看也是常事。那些被判不及格的单位,多半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没把“两风办”当成一回事,也就没做手脚、虚张下声势,否则,也不至于阴沟里翻船,被砀山县委、县政府的公开“阳谋”给“雷”到了。

  如此分析,只是想提醒一下,在制度外面搞整风,虽然措施可以狠一些,药可以下得猛一些,但治得其表,却难治其根。砀山县的领导想必也十分清楚,所以“两风办”只是一个临时性组织,用了一回,下回再用却不一定有现今这个疗效了。于某些官场而言,不动真格有不动真格的玩法,动真格有动真格的玩法,见招拆招,在人治的大树下琢磨透其中的潜规则,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风生水起,经得住组织的各种“考验”。以“两风办”实际查看为例,下次各单位一把手必会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扫清各种“盲点”,让“两风办”只看得见成绩,就是看不见问题。那些被免职的一把手肯定心里觉得十分委屈:要是知道有摘乌纱帽的危险,谁还敢怠慢、谁不赶紧张罗去?

  再对比下砀山税改前后上访量的变化,说明起根本性作用的还是制度的变迁。在全面免除农业税之前,关于为农民减负增收的红头文件不知道下了多少,但征收农业税等各种税赋的制度还在,纠葛于税费方面的上访纠纷还是此起彼伏,可一朝令改,税费纠纷陡然下降,完成了那么多临时性政策和批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较而言,砀山整风固然也有其价值,但如果这样一些问责尝试可以化为制度,形成长期且持续的有效监督,整风才可摆脱人治的束缚,把价值扩大化、稳固化,果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