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旬翁入选奥运城市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2:03  燕赵都市报

  本报冀东版记者 张汇

  “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儿”是唐山81岁的屈秉琳教授7年来的一大夙愿。7年间,他苦练英语,强健体魄,虽历经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申报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今年7月20日,屈秉琳终于“圆梦奥运”,成为一名城市志愿者。这个月,他开始在北京为各国友人提供咨询服务。

  ■启蒙:从小向往奥运

  1927年出生的屈秉琳,退休前是华北煤炭医学院教育行政系的主任。“1943年,我刚刚16岁,读初二。体育老师很神秘地跟大家讲,有一个叫刘长春的中国人曾代表祖国参加了奥运会。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奥运会的名字,觉得那一定是神圣的大赛,心向往之。”

  “2001年咱们申奥成功了,当萨马兰奇说出‘北京’二字时,我的激动和高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就想2008年北京奥运时我也要去当志愿者。”于是,时年74岁的屈秉琳老人从ABC开始学英语,7年间从未间断。

  ■挫折:首次申报志愿者失败

  2007年初,我省开始招募奥运志愿者,等待已久的屈秉琳立即把个人申请材料通过学校团委转到了团省委。

  在初试和复试中他表现出色。“屈老的英语和身体素质都没有问题,但是考虑到他年纪比较大,赛会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怕老人吃不消,建议他申报城市志愿者。”唐山团市委史宜峰解释说。

  ■圆梦:北京入选城市志愿者

  赛会志愿者的申请失败,并没有动摇屈老的信心。今年5月初,屈老来到北京女儿家,随时打听城市志愿者报名的消息。北京海淀区团委志愿者报名组委会看到屈老参加赛会志愿者选拔的各种材料和初试、复试的成绩,认为他已经达到了志愿者的录用资格。

  “7月20日,我手捧‘城市志愿者录用通知书’时,心里终于踏实了。”那一刻,屈老难掩激动:“我感到非常幸运,非常自豪。我这80年,见证了祖国的由弱而强,如今正逢国家盛世,我特别希望能为祖国做点贡献。”

  ■奉献:为国际友人提供咨询

  今年的奥运会上,作为40万名城市志愿者之一,屈秉琳8月1日、4日、6日、8日的上午,在北京海淀医院志愿者站上岗,“我主要负责为国际友人和奥运会期间进京的国人提供咨询服务。”

  8月4日,刚刚从服务点下班的屈老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已经进行了两次志愿服务,并成功为7名外国友人带路。屈老说,自从成了城市志愿者,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希望能够在8月8日之后再多值几个班。”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