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部湾畔的飒爽英姿―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报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2:40  广西新闻网

  编者按:有一支队伍,来自北海市地角镇;有一面旗帜,闪耀在北部湾畔;有一种精神,传承并激励了半个世纪。这支队伍,就是北海市海城区地角镇女子民兵连。

  北海市地角女子民兵连组建于1962年,由当初地角公社的上、中、下寮和新城4个大队“不爱红装爱武装”的80名渔家姑娘组成。46年来,尽管女民兵连的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支队伍始终活跃在北部湾畔,在保一方安宁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了一份力。

  从8月4日到8月6日,本网将连续刊发北海市海城区地角镇女子民兵连的报道。

  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图集(过去篇)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图集(现在篇)

  促发展 女子民兵连争当驻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广西新闻网记者 梁凯昌

  1984年,北海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地角这个北海市的小渔港,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浪潮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地角女民兵挣脱思想束缚,转战商场,在新的战场上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地角如同其他大部分渔港一样,有着男人出海、女人持家的传统。男人不在家,女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事,碰上大事小事都是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所以,地角女人在北海以勤劳、勇敢、能干而著称。采访中,记者在地角港就亲眼目睹一名年仅五六岁的地角小姑娘摇着小船,在大大小小的渔船之间灵活地穿梭。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女民兵勇敢地“下海”,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地角女民兵连涌现出很多经济能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些“女强人”身上交融着民兵、商人两种角色,当女民兵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所走的道路。

  李绍兰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女民兵,是女民兵勇敢地踏入商海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刚刚完成一笔从越南收购鱿鱼的生意。

  20年前,中国与越南刚刚开放边贸生意。女民兵李绍兰看到其中的商机,就跑到越南去收购海产品,然后再运到广东去卖,生意很是红火。后来,生意做大了,老公、大儿子一起加入进来,现在他们已经在越南西贡买了房子和小汽车。李绍兰如今成了这个家庭式海产品干货经营企业的“总指挥”,采买、运输、点货、打货款,整条线下来,安排得井井有条。

  上个世纪80年代,十几位地角女民兵承包管理了地角镇嘹海酒楼,李绍兰的精明与韧性,早在管理酒楼时就显露出来。当年,李绍兰有一个偷学手艺的故事。酒店里请了个包点师傅,面包做得很好吃,在北海市都小有名气。但这位师傅相当保守,做面包要放多少苏打粉这关键一招总不让人知道。几年下来,没有人能学到他的手艺。李绍兰盯这位师傅盯得很紧,有一天,师傅把苏打粉的份量称好后,一时疏忽忘在桌子上,去吃饭了。李绍兰赶紧把苏打粉的份量记下来,按照以往师傅教的比例做面包。从此,她也能做出香甜可口的面包。小小的面点生意越做越旺。

  李绍兰不无自豪地说: “我当了10年民兵,这段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当初到越南做生意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确遇到许多困难,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生意做得再大,钱赚得再多,也比不上这段经历宝贵。”

  从十几岁起,女民兵王芳远便跟着母亲在上寮经营望海楼商店。经过几年的历练,上世纪90年代初,母亲放心地把商场交给王芳远一人去打理。望海楼做的是百货、五金生意,规模虽不大,却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