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风办”越牛,人治痕迹越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2:54  现代快报

  【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安徽砀山又出名了。这次出名与去年的高考舞弊案不同,是“两风办”(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铁腕治吏得美名。该县“两风办”是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

  (8月4日《新安晚报》)

  风暴的烈度如何?“在一次检查活动中,判将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其中,像政法委、法院、人事局等实权部门都低于60分的及格线。此外,这个机构还公开通报多名实权部门负责人,建议开除多人”。确实够牛的。“两风办”为什么能够这么牛?说到底,无非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支持”而已,直接点说,是主要领导意志的一个外化机构,是执行主要领导意图的一个临时性“常设机构”而已。“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砀山的吏治风暴,正是这句话的现实注脚。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敢于较真,向庸、懒、散叫板,当然是应该欢迎的。现在看来,砀山县的不少机关作风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不然也不会一次检查就出现了“腰斩”。那么,这种作风是怎么养成的?这么多积弊的形成,其领导责任应该由谁来负?为什么刮起吏治风暴的,是一个由经特别授权的“两风办”,而不是常设的纪检、监察机构?“两风办”的硬,更显得这些机构的“软”。“两风办”越牛,风暴刮得越猛,则显得其人治色彩越浓。

  也许有人说,当下中国的现实,使得威权主义很有市场,在特定的环境下,行政的威权,往往比法律更管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两风办”能够取得其它机构不能取得的效用,也算是一种补充,或者是一种应急之举。但这样的“威权”手段,不能成为一种趋势。

  因为“两风办”的代行职责,会使得纪检、监察等部门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同时,也会使得各级官员对“两风办”的畏惧超过了对纪检、监察部门的敬畏,其结果,是在客观上削弱了这两部门职能的行使。

  类似这样的人治风暴,在许多地方都刮过。信阳禁酒令如此,但酒禁住了,领导干部的别墅却盖起来了。“长治吏治”也是如此,但主政领导换了之后,这样的风暴又渐次平息了。

  因此,在一个倡导法治的社会,人治的色彩越浓,短期内功效可能较大,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负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善治不能寄托于毕其功于一役的人治手段,还是踏踏实实地、实事求是地强化法律意识,依靠科学、合理的各种制度建设。否则,风暴只能是风暴,刮过之后,往往还是水过地皮湿,不解决根本问题。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