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评“不及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4:12  舜网-济南时报

  作风行风建设动真格才会出实效

  资料照片

  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正是这个机构,在一次检查活动中,判将近7成的县直机关 单 位 “ 不 及格”,其中,像政法委、法院、人事局等实权部门都低于60分的及格线。此外,这个机构还公开通报多名实权部门负责人,建议开除多人。他们所有的活动,都向社会公开通报。一个非常设机构何来如此大的权力?它为何没有流于形式?其提供的可“复制”空间又有多大?日前,记者赶赴砀山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近7成单位被判“不及格”

  卫生局40分、文化局50分、林业局50分、财政局50分、政法委45分、人事局55分、法院45分……这是砀山县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两风办”)在一次创建活动中,给全县83个县直机关检查打分的部分结果。

  今年,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三型”机关活动方案》,在砀山县开展“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砀山县“两风办”负责对活动进行检查,并根据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满分是100分。

  “两风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并没有采取“听汇报”这种传统方式,而是采取实地查看的方法,给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打出了“不及格”。

  “两风办”将打分结果在砀山新闻网上以《两风通报》的形式公布,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赞扬。紧接着,他们又连发多篇《两风通报》,在砀山县引起震荡。对于被群众举报的问题,但凡涉及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两风办”直接点名通报,多名相关领导、公职人员被免职或开除。“砀山‘两风办’敢给大多数部门评低分,群众给你打高分!”网络评论作者“随风而逝”说:“相比一些部门流于形式的检查,‘两风办’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敢于指出假恶丑,所以群众为之一振,大家自然会给敢动真格的‘两风办’打很高的分!而且,这样的做法,目前来说是很少见的。”

  “干的就是要得罪人的事”

  “说白了,我们干的就是要得罪人的事。”砀山县纠风办主任、“两风办”常务副主任张励华对记者说:“为了对得起砀山95万百姓,我们只有对不起个别人了。”

  张励华说,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是由砀山县委书记张祥根针对当地的发展状况提议组建的,县委书记亲任组长。“这是一个临时的‘常设机构’,直接归县委、县政府领导。”张励华说,“两风办”的专职工作人员一共有11个,除了内勤、打字等,真正办案的只有7个人。

  “说实在的,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大家都会说。但一旦查到个别人、个别部门的切身利益,压力、阻力还是非常大的。”军人出身的张励华说:“但是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有95万砀山百姓的支持,我们就不怕得罪人了。”

  记者梳理了“两风办”近期所做的得罪人的事:

  “15个窗口10个不在岗”:“两风办”、县委督查室对政务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单位上班情况进行了督察。15个窗口单位,检查时有10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在岗,单位涉及发改委、环保局、劳动局、卫生局、公安局等。“两风办”对涉及的11人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将名单在网上公布,要求其所在单位追究责任。

  “交管站站长被免职”:砀山葛集交管站站长史某带领执法人员查扣河南车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此事被“两风办”通报后,砀山县交通局党组决定,免去史某站长职务。

  “食品站销售劣质猪肉”:经营户从城关食品站(生猪定点屠宰场)买来的猪肉,满是脓包,上面竟然盖满了检疫合格章。“两风办”责令县农委、县商务局开除动物检疫站、城关食品站直接责任人,并追究两站负责人责任。生猪定点屠宰场职工陈某被除名,场长韩某被通报批评。“在明察暗访、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已经有城管局、文联等部门的一把手被免职。”砀山县“两风办”的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不能向被督察单位伸手”

  “其他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找‘两风办’!”张励华说,砀山百姓、企业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目前,“两风办”成了砀山县一支新的力量。记者周末在“两风办”采访时,仍看到不少百姓围在工作人员身边反映问题。张励华说:“我们根本没有休息日。”

  “最大的成效,是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了砀山的政治生态环境。”张励华说,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一些部门多年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只看到眼前的、部门的小利益,看不到大环境、看不到长远发展。“通过努力,这些问题正在慢慢解决,作风正在有效转变。”

  “成效的取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队伍的建设过硬。”张励华说:“监督别人,我们自身要过硬,不能给别人留下把柄。”“两风办”要求工作人员不能与被查单位有任何工作之外的联系,连饭也不能吃,“绝不能向被督察的单位伸手。”

  砀山模式也有隐忧

  在安徽省委党校科社部副主任汪兴福看来,砀山“两风办”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实质性成效,主要有这样3个因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支持,“两风办”敢得罪人及“两风办”自身建设过硬。而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并赋予“两风办”足够的权力,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什么事情主要领导一重视、一抓,就很快解决了。”汪兴福表示,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另一种现象,即政府各职能部门阻隔在主要领导和百姓之间,既没有贯彻主要领导的精神,又阻挡下情上传。“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中梗阻’,这确实成为我们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大障碍。”

  在汪兴福看来,砀山的“两风办”,恰恰有效化解了“中梗阻”的弊端。“撇开‘两风办’这一外壳和形式,我们应该看到砀山模式的这一‘精髓’。把握这个‘精髓’,将有利于其他地区借鉴砀山模式。”

  不过,汪兴福同时表示,砀山的这一做法也存在隐忧。“我们看到,‘两风办’是砀山县的一个临时机构。这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出现过类似的机构,他们确实发挥过作用,但是未能取得长效。”汪兴福告诉记者,从管理学上来说,当一个机构效能逐步下降之后,民众对于它的信任度也会随之降低。于是,这样的机构也就会成为“空壳”。“这正是砀山模式的隐忧。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两风办’施行的依然是一种‘人治’,还有待于形成一种制度化、长效化的东西。”

  (据《新安晚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