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近奥运创意团队里的济南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4:2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实习生 于双燕

  奥运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全民参与性。奥运来到中国,运动员真正比赛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天,而其前期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却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这其中既包括了场馆建设,也包括了奖牌设计与制作、火炬设计与传递、吉祥物与会徽设计、主题曲选定、海报设计、开闭幕式文艺表演……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在众多为奥运贡献力量的人群中,有不少济南人的身影,他们或是在济南成长,或是至今还在济南工作和生活,堪称奥运创意队伍里的“济南军团”。在此前的一些报道中,我们曾多次采访过他们,在奥运就要开幕之际,记者再次连线“济南军团”,倾听他们此时此刻的感想与心情。

  图二:肖勇——— 奥运奖牌设计者:会像所有普通观众一样关注奥运每天的赛事,希望更多的奖牌留在中国

  奥运奖牌“金镶玉”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肖勇是济南人,山东工艺美院毕业的他对济南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现在我在北京工作,但济南仍对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我的父母和舅舅等一些亲人还在济南。我也是从小在济南长大:上小学是在普利街小学,在济南二中上中学,高中则是在济南六十二中学,也就是后来的济南第三职业高中,在大明湖的南边。”

  7月30日晚记者拨通肖勇的手机时,他正在忙着新作品的设计:为8月8日和奥运会同步开幕的首届“奥林匹克博览会”设计邮票和邮品;同时,肖勇还和来自英国的设计师共同设计了《从北京到伦敦》的邮票一套和配套邮品,将会在北京奥运会闭幕的时候由中英两国联合发行,将北京奥运的精神延续到伦敦。

  7月28日,作为设计师,肖勇见证了6000枚“金镶玉”在北京的交接仪式。“奥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分很多阶段,有很多人参与,作为奖牌设计师,我的工作已经完成。”

  肖勇表示,开幕式过后,自己将会像所有的普通观众一样关注每天的奥运赛事,“奥运来到家门口了,我当然充满了期待。在比赛之外,我更喜欢看的是运动员们带上奖牌的一瞬间,这时候的运动员可能是激动,也有可能是难过,还有可能是其他身不由己的举动,都会是最难忘的瞬间!”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济南人,肖勇说:“当然我希望更多的奖牌留在中国,也希望更多的山东运动员能够获得珍贵的‘金镶玉’。”

  图三:苗登宇——— 奥运海报设计修改与设计小组成员:设计过程也是自己对中国文化与奥运文化的理解过程;以一个体育爱好者的身份观看奥运比赛

  山东工艺美院教授苗登宇济南出生、济南长大,至今还在济南工作。

  7月18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海报在北京正式发布,苗登宇说自己的工作也终于告一段落,眼下正在忙着十一运的相关活动,“但是并没有把这件事完全放下,心里总还时不时地想着奥运海报的一些事”。

  苗登宇说,奥运海报的设计还有遗憾,一些想法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奥运海报的设计不是个人行为,有遗憾的话也只能在以后的教学或者其他设计工作中进行弥补”。他介绍,海报的修改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思路改变的过程:一开始想要代表中国在设计艺术上的高度,后来考虑到奥运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盛会,要符合国家、民族、民众的意愿,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同时也得让全世界看得懂,最终确定了统一的风格。

  苗登宇说,参与海报的修改设计,自己最初感到激动,后来感受到一种责任,再后来成为一种负担,“是负担也是一种激励,参与的过程也是我对中国文化与奥运文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奥运终于来到眼前,苗登宇本身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当然不会错过任何一场精彩比赛,“我喜欢踢足球,平常隔一周就要组织一场比赛,还曾参加‘健康杯’济南甲级联赛、高校联赛等;也喜欢篮球、排球等项目。”“因此可以说,我不是一个普通观众,而是抱有一种参与的精神来观看比赛,格外会有乐趣!”

  图四:赵小钧———“水立方”总设计师:以平静的心情迎接奥运,会格外关注在水立方举行的比赛

  赵小钧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也即“水立方”的中方总设计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他,是山东省实验中学85届的毕业生,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济南人,“18岁读大学时才离开济南。后来还在山东省设计院工作过一段时间”。

  “水立方”设计完成后,赵小钧不再从事专业设计工作,主要从事中建国际设计公司的管理,“与1600多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力图实现更庞大复杂的工程”。

  由于他工作日程安排紧张,记者连续几天努力才得以联系上赵小钧。上周四下午终于拨通赵小钧手机的时候,他正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几天来,他先后在深圳、上海、天津,三天换了三个城市,马上又准备前往北京。

  奥运期间赵小钧恰好在北京,“有机会的话或许也去现场看比赛,假如无法去现场,电视转播肯定是要看的。”在各类比赛中,赵小钧说自己更感兴趣的是球类,“当然对在‘水立方’里举办的比赛会多一些关注”。

  赵小钧第一次踏上完工后的“水立方”,还是在今年4月举办的“好运北京”花样游泳测试赛期间,“我当时听到各种关于水立方的评价,最让我心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观众那种心动的眼神,那是一种包含了新奇、兴奋以及欣喜的眼神。”

  对于奥运,赵小钧除了水立方的设计师身份外,还有一项神圣的使命———他还是一名火炬手。成为火炬手之前,因为工作等原因,赵小钧并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少,身材也偏胖,体重超过200斤。为了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传递生活,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几个月内体重下降了20公斤。在刚得知自己获奥运火炬手提名时,他曾表示希望持圣火跑过“水立方”:“在蓝色背景下手擎火炬,一定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后来安排他在海南三亚传递圣火,他笑着说:“成为火炬手已经是我莫大的荣耀了,我就听从组织安排,还提什么要求啊。”

  对一度不喜欢体育运动的赵小钧来说,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他现在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奥运带给大多数普通人的最大的改变。

  图五:韩美林——— 吉祥物“福娃”总设计师:福娃每一个细胞都揉进“中国”二字,健康状况不佳却时刻心系奥运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宣布,韩美林——— 这位历经坎坷但又总是充满活力的中国著名美术家的名字,顿时随着五个“福娃”的形象一起走进千家万户。尽管韩美林一直表明“福娃不能说是韩美林创造出来的,是大家的创作,集思广益”,但是作为“福娃”最后设计组的负责人,人们还是称他为“福娃之父”。

  韩美林生在济南、长在济南,曾先后在济南正宗救济会贫民小学、济南省立第二实验小学、市立第一中学读书,1951年在济南话剧团当演员,后来又到济南南城根小学任教导员。195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后,韩美林离开济南,但他经常回济南,近些年来更是多次回家乡参加各种活动,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韩美林的艺术向以奇特、浪漫、洗练、生动著称,然而这一次,极富艺术个性的韩美林却放弃了夸张、变形的造型风格。他曾对记者解释过为什么福娃的设计风格较之他以往的设计风格偏于阴柔、写实,说:“是为了亲和力,为了让全世界、全中国的人民能够接受。”

  他说:“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小‘福娃’才得以诞生。”韩美林将自己的创作热情发挥到了极致,他说:“我要设计出一种形象,表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表达出中国人民的热情,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我要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揉进‘中国’这两个字。”

  72岁的韩美林身体状况不佳,已基本“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记者知道他本人没有手机,因此致电他北京工作室的助手,得知他正在杭州;再次致电他的夫人、同时也担任他秘书的周建萍女士,周女士对记者表示歉意,“韩老师目前十分需要休息,确实不能接受媒体访问,很对不起。”周女士同时表示,尽管健康状况欠佳,但是韩美林先生时刻“心系奥运”。

  在以不同方式为奥运服务的人群中,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济南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奥运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将滴水之力汇入我们迎接奥运的热情的海洋。北京奥运是全人类的奥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奥运,也是每一个济南人的奥运,世界关注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盛大开幕,济南与全国一起热切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