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年浙江能源与利用状况和当前节能降耗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4:39  浙江日报

  

2007年浙江能源与利用状况和当前节能降耗工作

  一、2007年浙江能源状况

  2007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能源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能源供应

  1.一次能源

  2007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169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下降3.8%。其中,原煤产量12万吨,下降8.4%;水电、风电和核电发电量35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4%。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自产量仅占3.3%(当量值),自给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从外省调入能源10365万吨标准煤,进口能源2809万吨标准煤。其中,调入和进口煤炭13029万吨,增长15.1%,比上年回落 1.1个百分点;进口和调入原油2239万吨,增长5.8%;调入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增长52.1%。

  2.二次能源

  2007年末,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4518万千瓦,下降3.6%;新增装机容量534万千瓦。总发电量2037亿千瓦时,增长18.4%,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从外省共调入电量11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4%。全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未出现电源性缺电引起的拉限电现象。少数地区受区域性电网容量限制,仍存在局部阶段性限供电现象。

  2007年底,全省热电联产企业有129家,总装机容量385万千瓦,约占统调火电总装机的13.6%;年发电量243亿千瓦时,下降2.4%;年集中供热量3.4亿吉焦,增长13.3%。

  3.可再生能源

  2007年,全省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4.74 万千瓦,增长27%。风力发电量 4870 万千瓦时,增长1.6%。随着慈溪、岱山、温岭、洞头等一批风电场发电机组相继投产,预计2008年底全省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7.8万千瓦。

  全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7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5%,年可替代商品能源约66万吨标准煤。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投入商业运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业迅速发展并初具规模。

  全省已有垃圾焚烧供热发电企业16家,日处理垃圾总能力8432吨,比上年末增长9%。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21.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2.4%;年发电量约15.5亿千瓦时,增长23%。城镇垃圾焚烧年供热能力约390万吉焦,实际供热量173万吉焦,比上年增长11.6%。

  全省农村生产、生活用能中,秸秆消费和薪柴消费分别比上年下降3.4%和20%。畜禽规模化养殖排泄物资源量比上年增加18.2%,年可产沼气23.75亿立方米,可替代常规能源169万吨标准煤。

  (二)能源消费

  2007年,全省能源消费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量匀速增长。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4533万吨标准煤,增长9.9%,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消费煤炭13024万吨、电力2189亿千瓦时、天然气18.1亿立方米、石油及制品1977万吨,分别增长14.9%、14.7%、52.1%和2.2%。电力消费中,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4%。

  二是能源消费构成更加合理。(1)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第一产业占2.4%,消费353万吨标准煤,增长4%。第二产业占75.4%,消费10955万吨标准煤,增长9.6%;其中,工业占73.8%,消费10720万吨标准煤,增长9.7%。第三产业占13.5%,消费1960万吨标准煤,增长11.7%。生活用能占8.7%,消费1266万吨标准煤,增长11.3%。(2)全社会电力消费结构:第一产业占0.7%,与上年持平;消费16亿千瓦时,增长12.3%。第二产业占80.1%,上升0.1个百分点;消费1754亿千瓦时,增长14.8%。其中,工业用电占79%,消费1730亿千瓦时,增长15%,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8.7%,消费191亿千瓦时,增长15.5%,与上年持平。生活用电占10.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消费229亿千瓦时,增长13.6%,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3)能源品种消费结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1%,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石油占21.6%,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占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天然气占1.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三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趋优。全省终端能源消费14008万吨标准煤,增长10.3%。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成品油及石油制品的比重分别为18.1%和20.7%,同比下降1.1和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及其他的比重分别为48.0%和13.2 %,同比上升0.6和0.9个百分点。全省终端能源利用效率达54%,比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

  四是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升。全省人均能源消费2.87吨标准煤,增长8.2%。其中,人均生活用能250千克标准煤,增长9.5%;人均用电4327千瓦时,增长12.9%;人均生活用电453千瓦时,增长11.8%。

  五是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增速趋缓。2007年,全省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4891万吨标煤,占全社会用能比重33.7%,占工业用能比重45.6%;总用电58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6.7%,占工业用电比重33.8%;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3%,低于全省能源消费增幅6.6个百分点。

  六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降低。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7,比上年降低0.04。其中,煤炭、电力、石油及制品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01、1和0.15 ,分别比上年下降0.22、0.17和上升0.14。

  二、2007年浙江能源利用状况

  (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电耗水平

  2007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28吨标准煤(2005年价),比上年下降4.18%;能耗水平居全国第3位,年下降率居全国第13位。其中: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37吨标准煤,下降1.7%。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16吨标准煤,下降5.1%;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27吨标准煤,下降5.8%。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7吨标准煤,下降3.2%。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电耗1247千瓦时,下降0.03%。

  (二)能源利用效率

  2007年,全省能源利用效率38%左右,比“十五”期末约提高1.5个百分点。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54.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中间环节能源利用效率69.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转换能源利用效率为63.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能源输配效率9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三)能源经济效益

  2007年,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生产总值12.1元,比上年提升4.4%。其中:第一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26.7元,比上年下降1.6%。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8.6元,比上年提高5.4%;工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7.9元,比上年提高6.2%。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36.5元,比上年提高3.3%。全省每千瓦时电力产出生产总值8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利用水平

  2007年,全省电力、建材、印染、纺织、石化等重点用能行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继续下降。占全省总用能量45%以上的34种主要耗能产品中,90%以上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5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5%,对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的贡献率达80.4%。

  三、当前的节能降耗工作

  2007年,我省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的目标。

  (一)节能降耗工作有效推进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及《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吕祖善省长任组长的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全省从五个方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和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将节能工作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全面加强节能工作的考核和监督。

  二是加快节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制订下发了我省电力、建材、冶金、轻纺、石化等五大高耗能行业19项强制性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发布了《浙江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导向目录》(第三批)。出台了浙江省水泥工业、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性指导意见,促进了节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框架的形成。

  三是加大节能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实施节能项目1700余个,节能改造投入86.23亿元。各级财政节能专项资金投入约2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加大,既调动了企业节能技改的积极性,也实施了一批具有节能潜力的项目。

  四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2007年,全省共关停小火电257万千瓦,完成国家下达年度关停计划的111%;淘汰水泥机立窑15座,淘汰落后产能200万吨;关停小钢铁企业15家,淘汰落后产能113.2万吨;关停小砖瓦窑1216座,压减落后产能83亿块标准砖,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令规定的三年关停50%以上粘土砖瓦窑的目标任务。

  五是依法强化执法稽查。2007年,省成立了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11个市、14个用能重点县(市、区)建立了节能执法机构。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用能企业140余家,对11个政府机构、61家宾馆饭店、企业举报的违法用能案及大型商场能效标识违规使用等组织了专项联合执法稽查,有效推进了全省节能依法行政工作。

  (二)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严峻

  总的看,“十一五”时期后三年,我省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要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08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确保下降4%以上、力争下降4.68%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高耗能重工业发展势头不减,一批临港石化、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新增用能较快增长的势头难以抑制。

  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用能较快增长。

  三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比重40.7%,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距“十一五”规划确定的4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节能空间进一步缩小。我省万元产值能耗已居全国领先水平,高能耗行业多数产品的单位能耗也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降低能耗的空间日趋缩小。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总目标,后三年比前两年难度更大。

  (三)下阶段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

  2008年是节能降耗的攻坚年,也是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总目标的关键年。必须把节能降耗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实现今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力争下降4.68%的目标任务。

  下阶段,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以实施“十大工程”和落实“十个一律”等重要措施为主线,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强化节能降耗年度目标考核,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明确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具体内容,并将分解的考核指标责任到人。对没有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地区、重点用能企业和责任人,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兑现考核,绝不迁就。

  二是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把好源头关。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建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和节能评估制度;对违规新上的高耗能项目,实行项目区域性限批或暂缓新项目审批;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部门责任。

  三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完善鼓励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的政策,对节能改造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形成促进高效利用能源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在电力、建材、印染、造纸、公共建筑等领域,抓好一批节能潜力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节能改造项目。推广一批余热余压利用、变频、新型照明、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先进适用节能技术。

  四是推进结构节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节能效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壮大装备制造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及差别电价、银行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重点做好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对能耗超标、超限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行强制淘汰。

  五是加大节能依法行政和执法稽查。修订和制订《浙江省实施〈节能法〉办法》和有色、轻工、公共建筑等领域15项能耗限额(定额)标准,进一步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已颁布实施的19项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和案件。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