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思之不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5:17  钱江晚报

  晚上,天在下雨。

  下雨就下雨吧,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突然想到了易安居士的“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首词里面,李清照听不惯的,是雨打芭蕉的声音。这本是南方特有的声音,而李清照作为一个从北方随王朝南迁的人,自然也就听不惯这种声音了。

  当然,那毕竟是将近一千年前的事情了。现如今,别说是北方人,哪怕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都是听不惯雨打芭蕉的声音的。古人的意境,今人大多都感受不到了。现代的人,躲在高楼大厦中,别说感受不到“雨打芭蕉”、“秋雨梧桐”一类的景致,就是要听一听雨点打在瓦片上的声音,都恐怕有点难度。要得古人意境,真是难上加难啊。

  奶奶有把藤躺椅。夏天的傍晚,她喜欢躺在上面纳凉,手里摇着一把大蒲扇。我常常想,要是奶奶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天井中,再换上一身宽大透气的对襟衫,可能就是古人意境了吧。反正,在我的眼中,这种避暑的方法十分古老,和现代人所熟知的方法在技术上差了一大截。其实,古人纳凉的手段肯定不止那么一些,比如那个奇怪的竹编器具,凉凉的可以怀抱入睡,名曰“竹夫人”——古人给东西取名字实在是蛮有意思的,纳凉的叫“竹夫人”,取暖的叫“汤婆子”。

  于是,我的脑海中有关古人纳凉的手段——或者说是图景——一下子丰富起来了:除了藤椅、蒲扇,还有竹夫人,还有天井,还有瓜棚豆架,还有沉瓜浮李,甚至还有大水缸里的金鱼儿和荷花。可惜,这都是古人意境,现代人恐怕都不愿意那么做:“神经病,这么热的天,有空调不用,还要出去喂蚊子!”

  听不到雨打芭蕉,是现代人不能做——亚圣所谓的“挟泰山而超北海”;而不按古法乘凉,是现代人不愿做——亚圣所谓的“为老人折枝”。这一个不愿,一个不能,构成了今人不得古人意境的主要障碍,于是今人越来越远离古人的精神了。古人的美术,古人的音乐,古人的习惯,古人的信仰:总而言之,古人的文化,一切文化,都在远离我们。所以,我们总是在追寻古人的文化:自从有人类存在,就有考古学的存在;孔子说“信而好古”;朴学在清朝盛行于世;胡适博士提出“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对祖先的找寻。小学里有一门学问,叫做“音韵训诂学”——我们甚至在寻找古人说话的声音。

  今晚下了一场雨,便勾出我这么多话来。不过幸好,这只是夏日的雷阵雨而已,第一场阵雨早已停了多时了,我也就此搁笔吧。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