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6: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唐勇林 实习生 田国磊

  再有3天,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就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此时,距2001年7月13日那举国欢腾的时刻已经7年。

  那一刻的欢欣鼓舞只是开始。之后,我们为3天后开始的盛会走过了踏实但不无波折的7年。

  七年风雨历练,七年艰辛付出,为的是兑现一份庄严的承诺。

  如今,到了检验我们当初承诺的时候。

  “国际奥委会绝对不后悔将奥运会承办权交给北京。当8月8日那天到来之时,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8月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上百名记者说。

  他此前收到的一份报告显示,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以及国际体育单项协会均对北京的组织工作表示满意。

  “我们古老而现代的首都,我们热情友爱的市民,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北京市人民政府发言人刘志对来自全世界的检验,作出这样的回答。

   “为奥运会确立黄金标准”

  7月27日,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正式开村,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第一个正式入住的代表团。

  4天后抵京的罗格参观后对奥运村赞不绝口。“从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以来,这是最棒的一个奥运村了。”

  1个月前的6月28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举行落成典礼。以此为标志,北京奥运会主办及协办城市的所有37个竞赛场馆全部准备就绪,并经过了46项测试赛的全面检验,做好了实战准备。

  与此同时,一系列奥运配套设施相继完工。

  8月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京津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将北京到达奥运协办城市天津的时间缩至半小时。

  7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同时开通试运营。“这标志着北京奥运交通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北京兑现奥运交通承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小明说。

  2月29日,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

  不仅仅是交通,在环境、餐饮、卫生、旅游等多个方面,北京市近年来完成了一大批建设项目,不仅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切实保障,而且为未来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多月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曾这样向媒体记者转述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报告:“国际奥委会认为,北京为奥运会准备质量之高,为以后奥运会的举办确定了一个黄金标准。”

  平安奥运,重如泰山

  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实地考察奥运安保工作时说,平安奥运是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前提;没有平安奥运,一切无从谈起。

  在奥运筹备上,“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之外,“平安奥运”被提上新的高度。

  7月20日,北京的“三道治安查控防线”全面开启,警方在进京主要通道路口都设置了检查站,对进京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各主要道路还设置了由巡警组成的“巡查哨卡”,遇有突发事件,将在北京全城形成“闭合”的治安防控网络。

  参与织成这张安保的天罗地网的,有11万人,包括警察、解放军、武警,以及大量的志愿者。

  “北京奥运安保的特点与中国警方的工作传统模式有着密切联系,就是动员广大民众的参与。”北京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刘绍武说。

  公安部还推出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意在调动全社会参与反恐。

  与此同时,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等6省市,已启动“护城河”工程,各地警方也纷纷承担起保卫奥运的任务,对进京的公路路口和火车站进行检查。

  “北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北京奥运会面临的安全形势总体是平稳的。”刘绍武说。

   多项措施保奥运顺利进行

  奥运会召开时,仅水一项,就预计每天比平时多用34万立方米。

  物质供应、服务保障,北京准备好了吗?

  “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我们完全能够保障。”刘志今天这样回答。他所列举的保障措施包括:

  ——目前,北京地区电网变电容量为5012万千伏安,完全能够满足预计的今夏1460万千瓦最大负荷用电需求;日供水能力达到295万立方米,可以确保每天240万立方米城市日常用水及预计奥运期间新增34万立方米用水要求。全市煤、油、气等能源库存量也非常充足。

  ——通过开通新线、增发新车等措施,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运力预计每天可增加近500万人次。从7月20日至8月3日,公共交通出行人次平均每天为1690万,完全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入运营后,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量由3600万人次提高到7600万人次,北京南站和京津城际铁路也已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等12项配套措施。

  ——空气质量从1999年以来连续9年改善,达标率提高了40%。今年7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3天。从7月28日到8月3日,北京已经连续7天空气质量达到了规定标准,其中有4天空气质量达到了一级。

  ——建立了饮水污染物监测点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在水处理方面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经106项指标检测确认水质安全,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追溯、跟踪和预警机制,实行全程安全监控;组建了共计3000余人的37个医疗团队,专门负责奥运会场馆驻地的医疗保障,同时确定了设有“绿色通道”、配备“双语导医”、“门诊专区”的24家奥运定点医院,可为中外来宾提供及时全面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市容环境、市场供应、旅游接待等方面,北京市亦有一系列周密举措,确保奥运顺利进行。

  自信面对挑剔

  在充分准备之上,北京建立了它的自信,自信面对来自各方的挑剔。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可能还是空气。

  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一次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出现在记者面前,都会被问及空气质量问题,以至于他有时候会开玩笑:“陌生的面孔,熟悉的问题。”

  最富意味的是有记者问他,你怎样说服那些试图带口罩来参加奥运会的人不那么做?杜少中的回答是,他们这样做,除了增加行李重量外并无益处。

  杜少中的回答无疑是有底气的:进入8月以来,连续3天都是一级。1999年以来,北京的达标天数已经增加了40%。

  这种从容,不仅仅反映在面对一些媒体的挑剔上。相关部门亦在充分筹备基础上,主动出击,彰显从容。比如将北京时间拨快30秒,比如让外刊进入中国……

  不以牺牲市民方便为代价

  而如此精心准备,却并非以牺牲市民生活方便为代价。

  8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奥运场馆时说,要让居民成为奥运会最大的受益者。

  从筹备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来看,筹备奥运不扰民乃至要让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我们做到了。

  从7月中旬开始,警方对进京车辆实施安检。由于小型车安检需要3分钟左右,而大型车则需10~15分钟,造成进京方向的车辆严重拥堵。

  几天后,新措施出台:对于进京的省际长途车,警方将执行“落地安检”,即进京后直接驶入终点站,由民警在终点站对车辆和人员实施安检。拥堵现象由此大为缓解。

  同样的考虑也体现在民众就医上。奥运会期间,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抽调至奥运场馆,负责医疗保障。

  虽然被抽调人员不足北京16万医技人员的3%,对民众就医的影响依然被想方设法减小。7月24日,北京市卫生局作出硬性要求,奥运会期间,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增设周六、周日全天门诊,同时必须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在岗值班。

  “担心奥运会影响居民看病,我的回答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说。

  也正因为此,在家门口看到奥运的北京市民,在刘志看来是奥运的“坚强后盾”。

  “他们勤奋学习外语和奥运知识,努力掌握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文明礼仪,积极参加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支持政府的筹办工作。”刘志说。

  此刻,热情好客的北京市民,正张开双臂,盛装以待,笑迎八方宾朋。

  本报北京8月4日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