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态乐都:青山隐隐水潺潺 30年枯泉出清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6:4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57岁的老书记巨昌蹲在乐都县城台乡南部那个叫大顶的山头上,望着山坡上那些绿树掩映的村庄,他看到干涸了许多年的马哈拉河里有一股清清的河水慢慢流向远方。那一刻,他像个孩子似地笑了。他重新找到了记忆中那条像母亲一样润泽万物的清清亮亮的马哈拉河。

  而位于城台沟口的雨润镇红坡村100多亩撂荒耕地今年春天也终于顺利地浇上了春水种上了庄稼。据这个村的村民介绍,10多年来,全村300多亩“水地”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利索地浇过春水了。不仅是城台沟,现在,乐都南山的峰堆沟、瞿坛沟、中坝沟、蒲台沟,北山的引胜沟、水磨沟、共和沟的水量都有了明显增加。究其原因,这是近几年来乐都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大力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使南北两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的直观效应。

  干旱山区占县域绝大部分的乐都县正好被湟水一分为二成南山和北山,是我省重点建设的湟水流域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从湟水岸边往南北两山呈梯次分布为“川、浅、脑”地区。在保护好脑山地区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的同时,乐都县林业部门在脑山地区以针叶林造林和低效林改造为主,脑山、浅山过渡带以针叶林和沙棘种植为主,浅山地区以耐旱作物为主,川水地区以杨树为主,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沙棘基地及花椒基地建设、城镇周边荒山绿化、公路绿化、农田林网、四旁植树等一系列工程。

  在一系列生态措施中,从2000年开始连续8年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使该县25万亩山区陡坡地得到了有效治理。乐都县大部分乡镇分布在连年干旱,十种九不收的南北两山山区。在退耕还林前,这里的农民主要通过广种薄收和发展牛羊养殖来增加收入,散养乱牧的现象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农民的生产生活陷入恶性循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乐都县南北两山61.4万亩土地完成退耕,披上了绿装。随着水源涵养能力的明显提高,这些山区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基本实现了洪水不下山,淤泥不出沟。

  在对全县20.5万亩有林地和65.8万亩灌木林实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全县近几年累计营造公益林1.29万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12.34万亩。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10万多亩,封育5.4万亩。全县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乡(镇)、村、组三级护林网络,专兼职护林人员有3000多人。通过“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林业三大工程的实施,全县森林面积净增3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作者: 甄言 众邦马文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