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 点燃青春的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7:16  沈阳网-沈阳日报

  

奥运点燃青春的激情

  朝气蓬勃的奥足赛沈阳赛区志愿者

  本报记者孙智超

  这是一千余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来自沈阳市各所大学。当奥运的号角响起,他们怀揣报国之心集结出发,走上为奥运服务的台前幕后。他们就是沈阳的奥足赛志愿者。8月4日,记者采访到了他们之中的三名代表,从他们扑面而来的热情中,深切感受到沈阳年轻一代蓬勃的激情。

  刘全锁沈阳工业大学 媒体接待

  刘全锁的任务是在沈阳奥赛办指定的媒体接待酒店——沈阳宾馆,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40多家媒体的数百名记者。他的主要工作是用英文E-mail回复媒体记者预订酒店的情况,接听英语国家媒体记者的咨询电话,应需求去机场接待记者,还有帮助国内外的记者解决在沈阳的日常生活问题。说得简单,其实工作量非常大。自7月25日开始,刘全锁每天从早晨9时起开始工作,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时之后。即使睡觉时,也要随时接听电话。

  虽然辛苦,但刘全锁却十分开心,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8月3日20时54分,法国BOB官员Mathias一边跑一边喊我:‘Hi, Jacky,I need your help.I want medium hot beef.(你好,Jacky,我需要你的帮助,我想要中等熟的烤牛肉)’我便对他身后的服务员进行了翻译。服务员点点头,又用英语问:‘Anything else? (还要别的吗?)’我的脑子马上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中文,直接转头用地道的沈阳话问Mathias:‘你还要啥不?’5秒钟后大家才反应过来,我俩笑得抱在了一起,服务员也是哈哈大笑。我对Mathias说:‘I want to practice your Chinese and you should learn Chinese. ( 我想训练一下你的汉语,你应该学习汉语喽)’他开心地说:‘OK, I will. And you should teach me one hour a day. (好啊,我很想学呢,不过你每天要教我一个小时啊)。’”刘全锁双手一摊,来了个标准的美式耸肩,“你看,我就这样把一个小错误转换成了对汉语的间接推广。”

  刘超沈阳建筑大学 抵离中心

  刘超的工作更加具体,她是沈阳赛区抵离中心的志愿者。

  收集和发布涉奥人员抵沈、离沈信息;在机场、火车站迎送涉奥人员,保证其抵离过程的顺畅;与机场、公安、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涉奥物资顺利通关……对于世界各国、各级奥组委来说,负责以上工作的抵离中心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奥足赛沈阳赛区抵离中心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却是年轻的组织——在2007女足四国邀请赛之后才正式成立。

  这个年轻的工作岗位成为所有涉奥人员(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参赛运动队、媒体、裁判员……)接触到的沈阳赛区的第一张名片,同时也是真正的幕后工作。从7月23日开始,刘超就开始了在奥体中心24小时值班或在机场大厅坚守岗位的日子。“每天眼前有那么多人过啊,有时眼睛都花了。但决不能稍稍的松懈,因为我们代表了沈阳人的细致和热情。抵离中心的工作虽然离真正的奥运赛场似乎有些遥远,但却十分关键。我觉得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刘超说。

  秦月莹沈阳航空学院 形象景观

  相对于前两个奥运志愿者岗位,秦月莹所在的形象景观组的工作更像一种体力劳动,即布置赛场、协调场馆内各种业务,甚至连挂条幅、擦条幅这样的工作也是工作内容之一。工作虽然枯燥,但是每个人都面带微笑,从未因工作辛苦而轻言放弃。

  7月6日沈阳奥体中心迎来了国奥足球队与越南队的热身赛,这是沈阳赛区志愿者的一次大型实战演练。秦月莹所在的小组早在5日清晨就已各就各位,展开工作。他们与工人们一起搬条幅、竖广告牌,天气炎热如火,却没有一个人喊热喊累。虽然奥体中心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免费的矿泉水,但在工作结束前竟然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喝一口水。

  秦月莹微笑着说:“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志愿者还会继续带着欢笑和自豪踏上新的征程。”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