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系列报道之四 林业生态建设吹绿中原大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7:24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施书芳实习生刘晓丹

  7月31日,郑州市10多名中学生骑车到了郑州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处处是成片的大树、草坪,孩子们尽情地玩耍。他们并不知道,30年前,这里还是风沙之地。一位老职工回忆说,一刮风,办公室连窗户都不敢开,一开门窗,办公桌上不请自到的沙子就有厚厚一层。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向郑州西南郊的尖岗水库排的污水越来越多,这个郑州备用的“大水缸”里的水越来越脏。而现在,尖岗水库周围,到处都是林海,尖岗水库的水更清了,水位更高了。尖岗水库能有今天,是郑州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的结果,而为了让尖岗水库恢复到往日的绿色情调,郑州已连续几年在尖岗水库周边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目前已完成10万余亩。

  几年前,舞阳县保和乡张振乾的家门口还有不少荒地,这些荒地是没人管的不毛之地。在获得荒地的经营权后,仅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张振乾就把这些荒地变成了“聚宝盆”:能引来水的地方,就开塘养鱼,既有了水源,又能放养鸡、鸭、鹅;在1000多亩荒地栽树34万多棵,树长成了,有了小型的生态环境,就在树下种草,有了草,就有小虫子,鸡、鸭、鹅也就有了食物链。有了这些立体农业,张振乾就把自己脚下的土地办成了一个集种植、饲养、水产、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民营生态示范园区。

  其实,这只不过是众多河南“森林银行”中普通的三个而已,在中原大地,像这样的“森林银行”星罗棋布,悄然矗立在全省9700万群众的身边。这些“银行”存入的是树,送给广大农民兄弟的是致富罗盘,送给城市居民的是“绿色产品”:城市小游园多了、行道树多了、草坪多了、白云多了、蓝天多了、小鸟多了。以省会郑州为例,市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2007年该市优良空气天数达313天。

  河南“森林银行”的日渐兴起得益于以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制度创新。来自河南省林业厅的消息,我省是人口大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全省有林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52%,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和其他省份不一样的省情是,我省集体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重高达9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多个百分点。由于产权不明,林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农民没有利益关系,只栽树、不见树、乱砍树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确立了林业生态省建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把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也就是一句话,“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

  有了这些制度保障,我省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全省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达61亿元,其中社会各界和农民个人投资就占三成多。2008年,河南省安排造林任务508万亩,到目前,全省完成造林面积622万亩,达全部任务的122%,其中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429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9%。

  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拔地而起的棵棵大树为中原大地遮荫送氧,现在,河南省的4300万多亩森林资源,可涵养水源886亿立方米,相当于地方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的61%;每年减少的因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养分损失相当于800万吨标准化肥。不久前,“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

  来源: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