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滴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7:25  解放日报

  仿佛天上落下的一滴水,阳光下,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玻璃幕墙闪闪发光,晶莹通透。

  这颗浮于浦江之畔的“一滴水”,今日将迎来首条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定期航班———被誉为“水晶之船”的“爱兰歌娜”号的再次到来。她的出现,将又一次引爆上海邮轮出境游高潮,拉开下半年邮轮来沪的序幕。

  而邮轮经济,恐怕仅是“一滴水”所折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其带动催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软”实力。

  探营“一滴水”,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即将试运营之前……

  “航空式”码头服务

  昨日下午,一场迎奥运反恐演练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上演。借此机会,记者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初探“一滴水”,提前领略其独特魅力。

  国客中心位于虹口区东大名路以南的黄浦江边区域,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1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进入国客中心,宽敞的候船大厅让人眼前一亮:墙壁是红、黄、蓝、绿、橙五色,鲜艳夺目;顶部则主要由两个波浪型玻璃窗构成,光线充沛。整个大厅则划分为左边的船票办理区和右边的登船出入区。旅客办完船票后,依次完成检验检疫、海关、边检等通关手续,然后沿电梯直上二楼,就可抵达登船厅,准备开始一段海上之旅。

  记者注意到,用廊桥登船是国客中心的一大创举。该廊桥一端与登船大厅相连,一端则可根据需要与邮轮甲板相通。由于廊桥为全封闭设计,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也使旅客上下船免受风雨之苦。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客中心配备的廊桥能上下左右伸缩,左右摆动距离可达到35米,高度最高可达15米,能直接连通大型邮轮的4楼客舱,而最低能至1.7米,几乎贴近地面,因此适用于世界上的各类邮轮。此外,廊桥还配备了世界先进的控制技术。由于前后左右安装有微电脑感应触头,廊桥可以随着船身波动合理调整,从而始终处于平稳状态。通常情况下,这种廊桥只用于机场,上海港还是首次配备这一“秘密武器”。

  安检条件可与机场媲美,也是国客中心提供“航空式”服务的一大亮点。为了满足国客中心一年15万人次的流量,边检部门设立了10个检查口。站内所有设备不管是检验质量还是检查速度,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工作人员表示,正式开港后,每位旅客的检查时间将不会超过45秒,90%的旅客待检时间不超过25分钟。

  此外,机场内常见的行李转盘也首次出现在上海港。邮轮在靠港前12小时,邮轮上的服务生就会挨个敲门,收集行李。如果旅客较多,工作人员还会按客舱楼层或下船时间将行李区分,并以不同颜色标识,旅客抵港后只要在指定颜色区域就能顺利找到行李。

  撬动邮轮经济

  严格说来,采用水滴形外观设计而得名的“一滴水”,只是国客中心的一处配套建筑。许是因为名气过盛,才在百姓间成了整个国客中心的代名词。

  记者小心翼翼避开脚手架,走过一段长达30多米、还遮着布的静止电梯,才真正进入这个尚处于最后装修阶段的“一滴水”腹内———眼前豁然开朗,正对着的黄浦江上有轮船驶过,与江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一样,都透着一股勃勃生机。

  这样的美,和候船大厅里四处可见的邮轮海报相互呼应,很和谐。“罗曼蒂克号,带您游弋地中海。”尽管,在邮轮界,这只是一条平淡的广告语;但对老上海人来说,此话却有一种异样的味道,一种记忆里不曾有过的味道。

  海上之旅能和罗曼蒂克相提并论吗?熟悉十六铺码头的上海人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候船室拥挤不堪,人声鼎沸;行李要靠人用一根扁担抬上船舱;船舱则狭小逼仄,上中下铺位挤满了四方客,好似一个流动的集体宿舍。那时候,上海人喜欢这样戏谑别人:“侬是十六铺上来的?”

  而如今,十六铺码头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黄浦江上的“一滴水”,一座崭新的水上客运中心。或者说,这根本不能称之为“取代”,因为从本质上,“一滴水”就不是十六铺码头的升级版。用上港集团董事长陆海祜的话来说,“过去水上客运关注的是何时抵达目的地,而现在邮轮旅行则关注抵达目的地的过程。”毋庸讳言,这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概念。

  其实,“邮轮”这个词本身就暗藏了历史变迁。英语中的“cruiseship”原指海洋上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当年之所以翻译成“邮轮”,就是因为“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的跨洋邮件总是搭载这种客轮。然而,随着航空业的出现和发展,邮轮的交通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邮轮,实际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其生活娱乐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靠岸则是为了观光或完成旅游行程。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提出要将“邮轮”改译成“游轮”的原因,以期正名。

  同样依水而生,同样载人为务,不一样的定位注定了“一滴水”不同的命运。在很多人的回忆里,十六铺码头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客运码头,高峰时日发送旅客达到4万多人次,曾有27条国内航线。而今,上海港的水上客运航线只剩下寥寥数条。“结构调整,功能转变,对我们公司来说是这样,对黄浦江的客运也是这样。”陆海祜说。

  未来,可预见“一滴水”的灿烂。从国际经验看,纽约、温哥华、新加坡等一些世界级城市的经济腾飞,都与邮轮经济的发展有关。有“国际邮轮之都”之称的迈阿密,拥有12个超级邮轮码头大厦和2公里长的泊位,一年经济效益可达80亿美元,提供34.5万个就业机会。这正是邮轮经济的魅力。

  走向“母港时代”

  站在“一滴水”的景观阳台上,深吸一口气,阳光下确实感觉很好。用同行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身处这座拥有多处景观阳台的透明三层建筑内,能看到真正的“无敌江景”。

  而“无敌江景”,可以说正是“一滴水”计划招徕高级餐饮企业入驻的“资本”。

  “码头附近如果没有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以及购物等消费需求的场所,那这个码头如何可称之为‘母港’?”陆海祜说。

  2006年7月,世界知名邮轮“爱兰歌娜”号在北外滩起航,北外滩首次成为世界级邮轮的母港。陆海祜介绍:目前,中国天津、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海口、深圳等城市都已有码头让豪华邮轮登陆,成为停靠港,可是还没有一个码头可以作为豪华邮轮的母港;“上海,在我印象中,是大陆首个。”

  成为国际邮轮母港的意义不言而喻。专家根据国际经验测算过,无论是燃油添加、淡水和食品供应等国际化的供给体系,还是船舶检修维护系统,母港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往往高达一般访问港或停靠港的10倍至14倍,并且可为母港所在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因此,争取成为大型邮轮公司的邮轮母港,一向是国际各大港口发展邮轮经济的重要手段。

  而“货”强“客”弱,又是上海码头多年特点: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容小觑,尤其是到上世纪90年代建外高桥港区、再到2005年底洋山开港后,在货物吞吐量上堪称世界第一大港;但国际客运却被长期忽略,码头多是露天港,国际邮轮抵达后乘客只能从舷梯上走到空旷的场地上,上下极为不便,而且周围缺乏配套的购物、餐饮、住宿设施,很难成为国际大型邮轮的母港。

  这就是说,当人们理所当然地憧憬“航运中心”的头衔时,却忽略了本不该被忽略的客运功能。

  所幸,一流的硬件以及一流的软件,都在加快建设;申城邮轮经济正走向“母港时代”。

  有个观点,陆海祜深表赞同———

  从完整意义上说,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应重视包括大型货运集装箱码头、内河运输码头等在内的“硬”实力,还应重视包括专供国际邮轮停泊的母港在内的“软”实力。

  北外滩成新“磁场”

  就在“一滴水”的一旁,港务大厦正在进行外墙装修。竣工后,国内最大港口企业之一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总部将迁至此地,占据大厦至高数层。此外,多家与航运相关的公司也将迁入港务大厦办公。

  如今的北外滩正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磁场”。陆海祜介绍:国客中心的周边很多新楼已拔地而起,基本都是配套航运中心建设的商业开发。据了解,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地处市中心,航运基础良好,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区域。目前,该地区集聚了2000余家航运服务企业,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航运服务类企业或办事机构。但虹口区调查发现,区域内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为此,虹口区注资3000万元成立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专项发展资金,鼓励此类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在北外滩地区进一步集聚发展。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专项发展资金旨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服务,以海事法律仲裁机构、航运金融保险机构、航运物流企业为代表的现代航运服务企业将获得资金和政策扶持。为使专项资金用在“刀口”上,实施细则分别就航运功能性机构落户、航运重点企业和地区总部型企业引进、航运物流会议展览、航运人才集聚等与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9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扶持措施。在每年度结束,有关部门将盘点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项发展资金长期为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服务。

  作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航运业在虹口已走过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如今,虹口区明确提出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与洋山港、外高桥港等港区错位互补,通过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进一步推动整个城市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的完善。

  未来,在“一滴水”的周围,将有更多的企业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而把北外滩打造成集航运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配置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口岸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是上海的又一个梦想。


本报记者 王志彦 林环 实习生 陈超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