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动了大家的蛋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7:40  燕赵晚报

  □ 陈建功

  这一篇的题目原本是《谁动了咱家的蛋糕》,但我觉得还是把“咱家”改成“大家”更合适。奥运开幕点火仪式,本来就是“大家”的蛋糕,尽管做这蛋糕的是中国人,但品尝这蛋糕的,是咱地球村的家家户户。可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这“大家”的“蛋糕”被人偷吃了一块儿,虽说无伤大雅,无碍大局,甚至也不知道被偷吃的这一块儿到底多大,但心中的懊恼足以想见。这使我想起自己看球的经历——有一次因事误了场重要的足球比赛,第二天,我不敢看报纸,不敢看电视,不敢和朋友议论,足足憋了一天啊,等到电视台重播的那一刻,我关好客厅门,打开电视机,坐到荧屏前准备享受看球之乐。恰在此时,电话铃响了,来电的朋友问:“干啥呢?”答:“看球哪!”问:“哪儿对哪儿?”答:“拜仁慕尼黑对AC米兰啊!”那厮说:“嗨,昨晚的球啊,没劲!1∶1,平啦!”那一刻,我把话筒当手榴弹扔过去的心都有!

  我们都期待着几天后的那个惊喜,就像期待着缓缓推出的盛宴蛋糕。

  然而,这蛋糕却被邻家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给动了,这要比我接到的那个败兴电话严重得多。中国人的百年奥运啊,中国人为之做了几年的一个大蛋糕啊,中国人准备用来招待四海宾朋的一个奇妙蛋糕啊,让邻居家一个叫SBS的孩子给偷去一小块儿,而且还满世界嚷嚷,说他用2分零9秒偷了一嘴,知道这蛋糕里有啥果仁儿有啥花色有啥滋味儿,这可真够没劲的。先别说准备了蛋糕的人家儿多失望了,我估计就是这孩子的家长,也得扇他一耳光!这不给家里丢人现眼吗?不信你到望京那块儿找个韩国朋友问问,谁不说这事儿不光彩,让他们想起了当年汉城奥运会时日本记者给他们来的这一手!

  其实根本不用到望京,我已经感到韩国朋友的愤怒了,在网上就听到不少韩国媒体人对此等无良行为的斥责声。韩国我去过两次,那儿应该说是礼仪之邦。有一次韩国朋友请我到家里吃饭,我因腰部旧伤不能盘腿久坐,试探地问主人:“如果做客时把腿伸出来,会有问题吗?”主人正色道:“会被长辈骂呀!”我没敢再说啥,一直老老实实盘腿儿坐到宴会终了。从此,凡吃韩国料理日本料理,一定要先问是坐椅子还是坐席子,若是席地而坐,必得问问脚底下有没有一个“地沟”,否则我只能敬谢不敏啦。礼仪之邦啊,岂敢失礼?谁承想您冒出个2分零9秒来!

  奥运会的主题歌是什么?主火炬塔如何点燃?最后一棒的火炬手是谁?诸如此类,是主人留给客人的第一个惊喜。为了这一惊喜,不要说客人,就是主人们,譬如我辈,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一秘密。我曾想过,自己的“贴吧”里是不是该有一篇,猜测一下点火方式或北京奥运的主题歌之类,最后我决定放弃。第一,你未必猜得准,因为你没有张艺谋们鬼灵精;第二,即便猜准了又怎样?你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吗?第三,按照国际惯例,即使你知道了,也应守口如瓶,因为这该是你的基本教养和职业道德底线;第四,也就是我不再关心这个话题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主题歌固然重要,点火方式固然重要,最后一个火炬手是谁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恕我斗胆一言,谁要认定这就是奥运会成功与否性命攸关的东西,谁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无知。

  还是回到蛋糕的比喻吧。即使主人精心准备的蛋糕被一个没有教养的家伙偷吃了一口,即使他还不知羞耻地吹嘘显摆,即使他真的让大家扫兴了一把,他又能把一场高朋满座、激情洋溢、笑语喧天的盛大“派对”如何?

  马到成功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