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开信促成文明大集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7:48  长沙晚报

  核心提示

  “雨花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在长沙文明创建即将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刻,在共享文明创建带来优质生活环境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共建文明、和谐家园。”7月1日,雨花区文明委向驻区中央、省、市单位寄发一封公开信,倡议大家齐心协力为长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时隔一个月,信中的恳请言犹在耳,而驻区各级单位作出了怎样的反应?连日来,记者在雨花区采访时看到:曾对文明创建冷眼旁观的企业闻过即改,驻区部队向地方文明创建热情伸出援手,大机关放下“架子”, 牵手小社区共建文明家园……一封公开信,握住了无数探寻文明的双手,促成了一次不分彼此、共建家园的大集结。

  镜头一

  文明“孤岛”变宜居家园

  【家园变化】绿化带遭破坏后,地盘被密密麻麻的违章窝棚挤占;楼道内堆满杂物,“牛皮癣”广告满天飞,天黑后进出基本靠“摸”……湖南英博白沙啤酒有限公司宿舍区第20栋一度形成了这样一个文明“孤岛”。

  时隔一个月,当初的“孤岛”已悄然变脸:在本报舆论监督和雨花区文明委的动员下,该公司闻过即改,配齐设备,缴纳电费,让所有的楼道灯都亮了起来;企业出资请专业公司为楼栋“洗脸打粉”,“牛皮癣”和杂物清理一空;企业和社区合作,限期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违章搭建问题;每个单元门口防盗门被修缮一新,配齐灭火器等“三防”设备。

  【亲历者说】“我以为这栋‘老爷楼’不会有人管了,没想到改造得像商品房楼盘一样洋气,文明创建真的办了实事!” 湖南英博白沙啤酒有限公司宿舍区第20栋的居民刘其林曾最早向记者投诉住在“孤岛”里的种种苦处,如今他最真切地感受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

  镜头二

  大机关服务小社区不“摆谱”

  【家园变化】东塘街道省人大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面积仅60平方米,办公、居民活动都要挤在这小小的斗室内;居民嫌宿舍楼前后的杂物碍事,可是宿舍区在出入管理严格的省人大机关大院内,请人进出清除杂物极不方便;垃圾站设施年久失修,整体改造尚在规划中,而垃圾实在烦人……虽说小社区有幸与大机关做邻居,可这些麻纱事还真让人挠头。

  面对文明创建中暴露出的问题,省人大机关没有因为单位规格高就“摆谱”,而是全力配合社区开展一系列创建文明家园的行动。省人大机关无偿将机关活动中心让给社区使用,平时专供领导开会的会议室也向居民们敞开大门,用来做市民学校,帮助社区把活动阵地拓展到300平方米。考虑到居民清理楼栋杂物不方便,省人大机关安排30多名驻守的武警战士和机关干部一起动手,帮居民们把楼道、储藏室打理得清清爽爽。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厅级干部们更是一锹一铲带头清运,运走7卡车垃圾后,机关又拨款将垃圾站整修一新。

  【亲历者说】柳岸是省人大机关的一名副厅级干部,他和众多省人大机关干部一样,为文明创建忙得不亦乐乎。“自家储藏室虽说不在检查之列,但我们也要清扫干净,给居民们带个好头。”在清理杂物过程中,柳岸带头打开自家储藏室大门,清理得干干净净,主动要求接受检查。

  镜头三

  社区搬进“将军楼”

  【家园变化】东塘街道政院社区的几次搬家颇费周折:社区刚成立时,5个工作人员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杂屋里办公,房间里刚够摆下两张桌子;后来,社区搬出小杂屋,租借了一套90平方米的私房办公,场地是扩大了,可要给居民提供服务窗口和娱乐活动场所,还是捉襟见肘。社区和国防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比邻而居,虽说环境不错,可居民们一直缺一个像样的健身活动场所。

  正当社区为此发愁时,国防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伸出了援手。学院家属区内有两幢小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风格古朴典雅,周围绿树葱茏,环境优美。小楼里住过多位当年驰骋疆场的将军,因此被居民们称作“将军楼”。社区需要开辟服务窗口、居民活动阵地,而这两幢小楼建筑面积达466平方米,其位置和格局正是做社区办公楼的最佳选择。了解到社区的具体困难后,学院领导研究决定,将两幢“将军楼”无偿让给社区使用。

  除腾出“将军楼”外,学院还为社区准备了乔迁的“厚礼”:筹资10万元,将两幢小楼装修一新,并添置了运动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为社区新添了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场。不仅如此,学院还和社区联合开展“教授社区行”活动。

  【亲历者说】“将军楼”的前主人——副军职离休少将周平非常支持学院的决定。周平将军是本报曾报道过的“新闻人物”,他创建了著名的“老将军巡逻队”,对社区事务一直非常热心。老将军因老年疾病长期住院治疗,在病中嘱托家人把房子钥匙交给社区。“我不能继续带队为社区巡逻了,就腾出自己住的这栋小楼,让它替我继续为社区服务!”

  镜头四

  单位开门欢迎社区“挑刺”

  【家园变化】作为单位型社区,侯家塘街道水院社区的地盘上,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就占了总面积的近2/3,人口占了社区总人口的一半。该院宿舍区内曾一度杂物成堆,乱牵乱挂现象突出。面对这一乱象,社区颇感棘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是社区的大“靠山”,如果对其曝光并责令整改,怕伤了和气;而如果不作为,居民们就享受不到文明优质的生活环境。

  令社区感到意外的是,该院主动开门纳谏——欢迎社区批评曝光宿舍区的不文明现象。邀请社区干部带数码相机走街串户,专拍不和谐镜头,并附上整改意见。该院将这些上“黑榜”的不文明现象在院内进行公示,第一时间督促整改。不仅如此,该院还为社区提供了一套近20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阵地,解决了社区办公阵地不达标的老大难问题。水院领导还将一栋两层近1000平方米的老干活动中心向全体居民开放。

  【亲历者说】“文明创建不能仅凭社区的匹夫之勇,要联合驻区单位和居民,奏响大合唱!”水院社区主任周永浩对这个道理感同身受。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