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人平等核心是权利平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8:00  法制日报

  观点连线

  平等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法制的深化,赋予平等以新的涵义。这就是,由过去人人的抽象平等、局限平等,发展到人权主体的行为平等、规则平等、起点平等、结果平等。其核心是权利平等。

  ———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作者:徐显明

   反垄断执法初期面临的挑战

  反垄断法作为一部规范国家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将对我国经济生活和各个经济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政府和企业的反垄断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反垄断法本身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国反垄断初期执法面临很多挑战。

  ———载《学习时报》,作者:王晓烨

  用公开透明节制能源公耗

  虽说当今社会的物质财富早已告别短缺时代,政府的财力与紧缺时期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但政府节俭克己依然是执政的永恒课题之一。考虑到整个国家正处于转型阶段,建设为现代公民社会所必需的整体性公共财政制度一时还不现实,但至少人大、政府、社会和媒体之间,可就现有公共财政支出的某些环节,达成公开透明的若干共识,并逐步施以一定的监督审查。

  ———载《东方早报》,作者:鲁宁

  破除潜规则关键在改变评价机制

  虽然社会一直期待政府削减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成本。但这也会压缩职能部门的权力空间,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打破腐败潜规则的问题上,虽然上级强调得不少,但是,有的部门并不甘心接受简化办事手续,打造服务型政府导致权力、利益缩水的现实,部分官员心目中的利益情结根深蒂固。在各种利益博弈中,官场腐败潜规则并未打破。

  ———载《浙江在线》,作者:叶祝颐

  什么税收文化要公款来考察

  宜都市9名国税干部在“考察税收文化”途中遭遇不幸,也不妨算作“因公”,只不过,这里的“公”并不是“公平”、“公正”意义上的大“公”,而仅仅是,公共利益被普遍部门化、私益化之下,既得利益集团意义的小“公”而已。

  ———载《西安晚报》,作者:若夷

  官员个人信息何时不再是隐私

  官员的个人信息公开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公众也一直对此呼声很大。尤其是随着犯事官员的不明财产的曝光和外逃贪官的增加,官员信息的隐蔽化一直成为公众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疙瘩。有时即使有公民对于某些官员的清廉状况产生了怀疑,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公布官员的财产状况,但“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受法律保护”的规定却总会堂而皇之地关上了公众进一步知情的大门。

  ———载《现代快报》,作者:李先伦

  信息公开就应官民互动

  行政机关及时、主动发现并澄清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除了及时主动向媒体发布,还应该将此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以此激活政府网站。政府网站不能只是一个自吹自擂的宣传平台,不能只有领导视察,法律法规,自我宣传等内容;它应该是一个真正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各类完整、准确信息的平台!

  ———载《广州日报》,作者:童大焕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