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灾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8:18  长沙晚报

  著名作家阎连科的长篇新作《风雅颂》出版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说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这一内涵引起了一些争议,另外,我也看到了对这部小说给予的很高评价,认为《风雅颂》是冲击诺贝尔奖的一部作品,而且,这也是所有关于这本小说报道后的一个焦点,甚至都有了“阎连科可能问鼎今年诺奖的传闻”这样的消息。

  阎连科在得知了这些评论后却保持得很冷静、很理智:“我的作品跟诺贝尔奖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中国作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情结,我觉得这是大家的一个误解。中国作家可能有茅盾奖的情结,但确实没有诺贝尔奖情结,至少我熟悉的作家中没有。我们不能说因为某个人谈到了诺贝尔奖,我们就说他有这个情结,任何一个作家,到了这样一个年纪,都不会去想这个事情,谁都不会因为这个去写作。”他对自己的创作动机作了一番“解剖”:“最早,我是为了逃离土地写作;后来是为了成名成家而写作。现在,我有一个理想,就是什么也不为,只希望一生能写出一部与自己和别人的写作都完全不同的小说。那样的小说,我可能一生都写不出来,我才要一部一部地去写”……

  这种热爱写作、为文学理想写作,以及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使我想起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理由是莱辛凭借小说《萨默斯的日记》,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象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登上了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多丽丝·莱辛也因此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第11位女性获得者。

  让人喟叹的是,文坛上,尤其是我们的现在的文坛上,这样的坚持独立的精神人格、文化人格的作家,是越来越少了。有的靠“骂战”树立自己在文坛上的形象,有的热衷制造所谓娱乐事件让自己成为文化娱乐媒体关注的焦点,有的毫无根据地对文学史上早有定论的文学大师吹毛求疵,有的仅凭虚夸不实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自诩为“中国最好的作家”……而读者却看不到他们在文学的田园里用辛勤、执著和真诚的犁头种植、耕耘和劳作!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和充满诱惑的时代,这使得原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作家,也难以安静下来,独抱操守、信仰。但文学的境界和精神环境,应该是丰富的安静。安静,使文学和精神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人类命运的关注,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外在的喧嚣和诱惑,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一位作家说得好,“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的话,‘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