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做3年就改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32  常州日报

  举重运动员薛波今年刚过20岁,在健身房当教练已有3个年头。他说,3年前“退役”时,学校倡导半工半读,当健身教练是他当时惟一的选择。现在,刚刚毕业的他已成为专职健身教练。但他坦言:不能一辈子当教练,再过3年,会趁着年轻转行,即使失败,也不怕输。

  在常州的健身教练中,有很多人和薛波一样,来自体育运动学校。在体育事业中,他们也许只是金字塔塔基的一小块砖,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有过充满幻想的童年,有过顽强拼搏的成长,有过伤痛辛酸的倦怠……

  乡下孩子薛波在村里是有名的运动健将。小学六年级时,薛波随父母赴一场生日宴会,小伙子健硕的体格一下子被同桌的举重教练稽教练看中,教练在饭桌上忍不住和薛波扳扳手腕、推推手掌,“愿不愿意当举重运动员?”

  回家后,父母担心当运动员会很苦,更何况举重运动会影响孩子身高。但薛波想到的却是:如果我有出息,能拿冠军,爸爸妈妈就不用过苦日子了。

  孩子和稽教练的双重信心,以及当年政府包分配工作的政策,终于让父母松口。很快,稽教练把薛波推荐给常州市举重队总教练杨海平,经过特训,薛波成为我市一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同时,进入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身体素质较好的薛波在初二时就不负众望,在常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拿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荣获了常州市十佳运动员的称号,并赚得“第一桶金”:800元奖金。“对于学生来说,那可是一笔拿在手上都不敢花的巨款啊!”

  不久,薛波参加了江苏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由于经验不足,没能发挥最好水平,获得第七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交流赛中,荣获第三名。屡屡出征,总有名次,应该说,薛波还是个不错的运动小将。

  然而,一个新政策让小伙子有了精神负担:只有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且获得高中文凭的学生才有资格享受“包分配”,到小学当见习体育老师,能否转正还得看具体表现。“铁饭碗”还没到手就砸了,薛波只能退而求其次,进入常州市延陵中学,争取一张大专文凭。第二学期,薛波开始半工半读。

  第一次当健身教练是在新北区一家健身房。每月工资300元,上班时间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九点半,负责巡场。3个月后,薛波在老教练的建议下,接受专业教练培训。

  有了初步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薛波找到市中心的海伦健身谋职。经过协商,每天工作7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每月工资两百元。“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学本事”,在这样的信念下,薛波欣然接受。小伙子的用心工作深得器械主管喜欢,第二个月,他被升任为主要负责增肌、减肥和锻炼身体的私人教练。当月,工资加提成,薛波赚了900多元。第三个月起,底薪涨到800元。薛波不仅成了学校里的小富翁,还在去年4月到北京考到了IPCA国际认证执业教练证书,成为业界最高级别的私人教练。

  赚钱谋生的同时,薛波在健身房还结识了很多成功人士,他们中有人看中小伙子上进、肯苦,请他到自己的企业工作;也有人看中小伙子阳光、忠厚,邀他合伙做生意。薛波总是笑着婉拒别人的好意,他认为,当前要紧的是,要在“健身房”这所“大学”里尽可能地了解社会,吸收信息,学习知识,然后再寻找自己的最终定位。

  薛波说,他当健身教练不会很久,一个新的创业雏形已在脑海中显现,“我准备再用两三年时间赚取一笔启动资金”,到那时,人生将会迎来新的一页。

  实习生 周薇 记者 钱静华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