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罕见的近代十大银洋全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37  常州日报

  近日,我市龙城金币美玉专营店推出的“中国近代十大流通银洋全集”(如图)勾起了许多市民对中国近代流通银币历史的回忆和收藏兴趣。

  明末清初,我国流通领域使用银元宝。明隆庆元年(1567年)海禁开放后,西方各国携本国银元前来通商,因计算和使用便利,一枚含银6.48钱的银元能换得7.2钱银元宝,致使外来银元越来越多地入境套购中国白银。

  西班牙从1643年起在其殖民地墨西哥先后铸造了1亿多枚本洋(俗称双柱)输入中国。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又铸造新银币(俗称鹰洋),将多达3亿多枚银元输入中国。为了不让银元回流,墨西哥将国内流通的银元做成直齿大帽,输入中国的则做成鹰齿小帽以示区别。此后,其他殖民帝国也争相加入掠夺行列,英国和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使用的银元都乘机输入中国,因银元图案是站立的武士和坐着的女神而被俗称为站洋和坐洋。日本于1868年开铸日本龙洋,并随其军事和经济扩张而输入中国,使中国形成了双柱、鹰洋、站洋、坐洋、日本龙洋五大外来流通银洋。

  清光绪14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御经济入侵从英国进口造币机器,并于第二年开铸光绪元宝银元,此后各省纷纷效仿,终使本土银元得以主导流通领域,百姓称之为光绪龙洋。1909年宣统继位后,各省开铸宣统元宝银元,宣统二年币制改革后又铸大清银币,形成二种宣统龙洋。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随即开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不久又因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而改铸袁世凯像银元(俗称大头)。大头是我国本土银元中铸量最多、流通最广的银元,仅南京造币厂铸量就多达14亿枚。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试铸孙中山像帆船银元,并于民国22年(1933年)大量铸造流通。至此,中国又形成了光绪龙洋、宣统龙洋、小头、大头、船洋五大本土流通银洋。

  1935年,蒋介石政府开始推行纸质法币,禁用银元,中国近代流通银元的历史也随之结束。龙城闲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