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蓝天空军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52  常州日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在庆祝建军节的这些天晚上,尽管天气炎热,97岁的赵赠熊老人还是聚精会神不止一遍地在看1993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的录像片。看着他熟悉的阮荷珍、周映芝、邱以群、陈志英、施丽霞以及秦桂芳、万婉玲、武秀梅、伍竹迪等14名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年轻女飞行员,她们时而驾机翱翔于蓝天,时而在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接着,他又看到如今已两鬓添霜的女学员周映芝、武秀梅等接受中央领导接见的镜头。这一切,令他激动不已。因为,她们是59年前人民空军第7航校的学员——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在历史的长河中,59年并不长,弹指一挥间。但对人生来说,59年又是那么漫长。这一幕幕情景又把这位老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教官赵赠熊带回到59年前那风风雨雨的往事中。

  黄埔军校8期学员的弃暗投明

  赵赠熊1911年出生于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1949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的枪炮声,震撼着山城重庆。时任国民党联勤总部西北补给区驻渝联合办公处处长兼特种空运库库长的赵赠熊,面对纷飞的战火与弥漫的硝烟,感到眼前一片迷惘。战场上的“国军”节节败退,赵赠熊所在的部队已由西安撤到重庆,并逐步向成都退却。在逃离重庆前的一个晚上,赵赠熊悄然叩开了他胞妹赵路林的家门。赵路林和丈夫巫竟放(解放后曾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巫竟放坦言道:“国民党大势已去,你只有弃暗投明,接受考验,才是唯一出路。党会信任你的。共产党还没有空军,你们技术人员是大有作为的,要早作决定才是。”

  赵赠熊默默地听着妹夫的劝导,想到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不禁感慨万分。学生时代,他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投笔从戎,于1931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8期(当时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1934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战车部队任排长,1936年又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7期学飞行员。1938年他于航校毕业后,先后任飞行员、飞行教官、飞行队长等职,曾为伟大的抗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然而,他的心里明白,抗战胜利后,尽管自己官位步步高升,但蒋介石倒行逆施,挑起内战,结果落得被人民唾弃的下场,这些事实使赵赠熊更坚定了信念,暗暗下决心,投向人民的怀抱。

  “家属先走一步”

  到成都不久后,司令长官奉上级“家属先走一步”的指令,赵赠熊让妻子石琳带着6岁的大儿子赵文正、3岁的女儿赵美琪登上了飞机,而才几个月大的小儿子赵东升因患流行性大脑炎,正在医院治疗而留了下来。石琳登上飞机前,与赵赠熊热烈拥抱。一家人洒泪挥别,从此他们夫妻天各一方,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音信。

  1949年12月下旬,赵赠熊毅然率部参加了成都起义。他将特种空运库的人员和物资完整地向中共军代表移交,其中仅降落伞一项就有3000多件,折合大洋达30余万块。赵赠熊迎着胜利的曙光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并调到西南军区航空处。

  西南军区的领导对赵赠熊的义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59年过去了,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西南区空军处举行庆功表彰大会的情景:“那天,我第一个登上领奖台。”

  “保证14位女飞行员一个也不淘汰”

  根据邓颖超同志的建议,新中国开始筹建女子航空大队。1950年,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空军先后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科总队挑选55名女学员,送第7航校学习,这是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人员,其中女飞行员14人。赵赠熊、蔡善炳和一位日本籍教官宫田有幸成为女飞行员的飞行教练。航校领导再三叮嘱他们:“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你们不能出一点飞行事故,保证14位女飞行员一个也不淘汰。因为她们对新中国妇女解放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没有豪言壮语,他将领导的嘱咐默默地记在心头,化作了行动。

  1951年5月的一个晴朗的日子,19岁的阮荷珍驾驶着美国PT-19教练机,第一个放单飞。“飞起来了!飞起来了!”人们激动了,人群沸腾了。但赵赠熊的心却忐忑不安,这架飞机几经翻修,且没有导航设备,飞机后座平时教练的位置上这次放了几十公斤重的沙袋,以保持平衡。如果驾驶员没有十分过硬的飞行技术,是很难驾驭它的。赵赠熊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但见阮荷珍按规定航线飞行了一圈后,稳稳地着陆了,赵教官的心这时才稳稳地放了下来。

  1951年11月,中国第一批4名女飞行员全部以优异的成绩从第7航校毕业。第二年3月8日下午,14位女飞行员驾驶着6架绿色的里-2运输机,为参加妇女代表大会的7000余名妇女代表和50多位驻华使节的夫人及中外记者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亲切接见了女飞行员们。毛泽东风趣地对女飞行员们说:“细妹子们不简单,飞得好高啊!”

  1953年3月21日,赵赠熊还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空军首届英模功臣代表大会。同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批准赵赠熊记一等功1次。

  1957年,赵赠熊奉命转业到国航总局。不久,他又被派到成都民航局做飞行调度。上世纪60年代初,赵赠熊在一家机械厂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员,这一干就是18个年头,直到1977年退休,他带着残疾的儿子“二龙”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武进区嘉泽镇。他曾分别当选为武进县、常州市和江苏省人大代表,还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41年后的抱头痛哭

  1990年,赵赠熊的妻子石琳与女儿赵美琪来大陆探亲,阔别41年的亲人相逢时抱头痛哭。41年来,赵赠熊既当爹又当娘,静心地照顾着大字不识一个、连起码的生活也不能自理的智残儿,石琳看到42岁的二龙的样子,鼻子一酸,一把将他搂在怀中,不停地在他脸上亲着,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妈妈对不起你呀”。41年来,石琳女士带着年幼的儿女,一天一天把他们拉扯成人,女儿赵美琪在台湾师大毕业后,两次考取赴美留学,但都因为她有一个祖国大陆的父亲而遭“搁浅”。55岁的赵美琪一直没有结婚,赵赠熊拉着女儿的手说:“女儿,爸爸对不起你啊。”四人长时间拥抱在一起,泪如雨下,共同度过了一个悲喜交集的不眠之夜……

  石琳来到大陆探亲的第二年不幸在台湾病逝,享年79岁。1994年底,赵赠熊赴台探亲,看望了在台的儿女和亲戚。只因时时牵挂着需照顾的小儿子,他来去匆匆。

  “带我飞出来的教员,名叫赵赠熊!”

  赵赠熊老人说:“我的一生实在是平平淡淡,在国民党时期,我培养了4期300多名飞行员,当时是为抗日战争的需要;在人民空军航校,我也培养了300多名飞行员,为的是抗美援朝打败侵略者,保家卫国。”他一生中最感到自豪的是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飞行员。

  中国航空史上,将会永远铭刻着赵赠熊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将永远铭记在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心中。1995年8月,中国第一个飞上蓝天的女飞行员阮荷珍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赴京参加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座谈会,她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带我飞出来的教员,名叫赵赠熊!”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