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58  安徽市场报

  

俄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
2007年6月12日,索尔仁尼琴在家中与普京交谈

  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世界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3日在他莫斯科的家中逝世,享年89岁。

  索尔仁尼琴因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而闻名于世,但被驱逐出境,直到1994年才重新回到俄罗斯。2007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索尔仁尼琴的家中,将文化教育领域杰出贡献国家奖颁给他。

  海外流亡20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11月12日生于高加索基兹洛沃茨克一个教师家庭,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理系,曾服过兵役。因为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对斯大林有不敬之词,二战结束之后他在苏联监狱中度过8年,接着又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7年他恢复名誉,定居梁赞市担任数学老师。

  索尔仁尼琴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走红苏联文坛。1962年他发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的作品、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并受到赫鲁晓夫的赏识。

  但是随着赫鲁晓夫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此后他所写的长篇小说《癌症病房》和《第一圈》都无法在苏联出版,只能在其它欧洲国家发表。1967年他在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散发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1969年他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10月索尔仁尼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而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因叛国罪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开始长达2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先是到当时的联邦德国,但很快就来到美国。1976年,索尔仁尼琴定居在美国维蒙特州的卡文迪什小镇,自此以后很少离开这里,集中精力进行创作,他称在这里生活的18年是自己一生中最高产的时期。

  1994年在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下,索尔仁尼琴回到祖国。

  “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长达140万字的巨著《古拉格群岛》为他赢得了伟大思想家的荣誉。小说1973年在巴黎出版后轰动世界文坛,全球售出3000多万册。

  “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认为,“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或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80年代末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48%的俄罗斯人希望他回国担任总统。

  晚年终获祖国肯定

  索尔仁尼琴晚年公开抨击美国和北约企图包围和孤立俄罗斯,赞赏普京为俄罗斯的复兴做出的努力。他认为西方民主危机严重,俄罗斯不应草率效仿。

  对于叶利钦的统治,索尔仁尼琴认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三大混乱时期之一,因此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后者拒绝接受。

  正因为如此,索尔仁尼琴在叶利钦当政时期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他也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2000年,普京正式接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他和索尔仁尼琴的关系一开始也并不好。2002年,索尔仁尼琴批评普京在打击寡头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不过,两人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观点在很多方面相同。一方面,普京赞同索尔仁尼琴对西方的批评;另一方面,索尔仁尼琴的民族主义观点以及有关俄罗斯文化自立于西方的观点也深获普京首肯。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

  颁奖典礼结束后,普京还突然决定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索尔仁尼琴家中拜访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去克里姆林宫领奖的作家。普京对他说:“我想特别感谢您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直到今天您还在继续自己的活动。您对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并且终生遵循。”

  综合《新闻晚报》报道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