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漫全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1:05  新安晚报

  

水漫全椒
水漫全椒
水漫全椒

  一场罕见的暴雨让我省滁州、巢湖等地陷入突如其来的洪灾中,其中位于滁河岸边的全椒24小时降水量达到423.4毫米,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记者昨日到全椒县进行了探访。

  进城道路刚刚通

  4日中午,记者驱车沿合宁高速前往全椒,快到全椒出口时,高速路旁已是一片汪洋,一些房屋都浸泡在水中,只能看到顶层。

  高速公路出口通往全椒县城的主干道还被洪水淹没着,车辆沿着外环绕了大半圈后从西南角慢慢进入到主城区。“你们已经够幸运了,早一天来都进不了县城。”公路旁一便利店的女老板指着店中的积水印渍告诉记者。

  记者走到城关镇的襄河闸就被告知“不要往前走了”,县城的东部仍是“水漫金山”,来往的居民都卷着裤脚趟水。在全椒柴油机厂门口,记者看到整个厂区仍是白茫茫一片,两条小船来回不断地运输物资和工人。

  内外夹攻成“围城”

  城东中学是位于全椒县城东部的一所中学。记者看到,这所中学的积水已经淹到了接近三层。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幸亏是放暑假,要不然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当时诊所一楼里的桌椅板登全部都漂在1米多深的水上,我们只好把家具搬到二楼以上。当时,我们诊所还有一名病人正在吊水,也被大水困住了,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家人接回去。”全椒县中医院新桥卫生所的负责人盛宝军一边清洗着桌椅,一边介绍说:“城区的交通都被大雨中断了,营业场所纷纷进水停业。用电也一度中断,整个县城都被水困住了。现在水慢慢在退,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恢复正常了,不过暂时还没办法营业。”

  70岁的老人赵长胜告诉记者,自己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大而急的雨水。一方面暴雨使得城中积水过高,另一方面又让滁河出现历史最高水位。这样“内外夹攻”才造成了全椒县几十年一遇的水灾。

  桥头不少“交通车”

  在全椒县城内的新襄河闸,为了防止洪水进入县城,全椒县在桥头用泥土建起了一座“坝埂”,将县城内的城东部分的洪水挡住。“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减少县城内的损失。”县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跨过这段临时坝埂,往东而去即是滁全路,路上依然满是积水,一些行人或骑车,或步行着在积水中艰难地行走。

  “到城东去,两元钱一个人!”在临时坝埂的附近,停着几辆农用车,车主大声吆喝着招揽生意。

  陈浅乡是重灾区之一,老光正是陈浅乡的人。降雨之前,他在县城打工,大雨使其家中的庄稼受损,而县城里的工作又临时停止了。他把家中的农用车开到了新襄河闸桥头,当起了“交通车”,运送居民。

  马路旁搭个“家”

  在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秦岗村,记者在公路旁见到养猪专业户朱仁堂一家临时搭建的“家”。破破烂烂的几件旧家具、一台已经生锈的落地式电风扇、一张破床、几个锅碗瓢盆就是被抢出来的家当。远远望去,他家的旧房子只能见个房顶。

  朱仁堂告诉记者,水来得太突然了。雨不停地下,让家里人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2日凌晨2点多,大雨就开始淹屋子了。家人慌忙爬起来,什么都没顾上,就抱着一头头猪往高处跑。100多头猪,来回跑了几十趟,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还有十几头猪没来得及抱出来就给淹死了。

  为什么不住进政府提供的安置点?朱仁堂笑着说:“我还要照顾好好不容易抢回来的猪呢!我们都走了,它们怎么办?”

  自编“木排”外出

  高先生家住全椒县襄河镇千佛庵水月吴村民组,一家四口被“困”在家中二楼上。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村口的公路边,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撑着自编的“木排”,缓缓地朝家的方向驶去。“我们这次出来是为了买纯净水,家中缺饮用水了。”高先生称,不但是饮用水,就是大米,家里也已经开始“告急”。

  符女士和丈夫在滁河支流如意河附近承包了两个鱼塘,符女士告诉记者,1991年的那次大洪水让如意河溃堤,今年如意河虽然出现几次险情,但暂时并未出现大的危险。由于雨量大而急,自家承包的两口鱼塘的鱼全没了影儿。她的丈夫正在武岗镇镇政府的组织下,在河面上打捞“水花生”,以防止水草影响到河堤安全。

  本报记者 丁贤飞 杨丹丹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见A12版)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