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造中国莱茵河呼唤强有力的理性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2:46  红网

  7月28日起,《周强:湖南将投入174亿元治理湘江打造中国莱茵河》的报道成为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光明网、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等100余家境内外网站竞相转载和评论的新闻热点。一时间,热议如潮,观点纷呈,湘江在舆论的关注下更显亟待治理的紧迫性。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开始同步关注并思考。综合一些网站和网民对湖南投入巨资治理湘江、企求还湘江碧水奔腾战略决策的有关议论,笔者从一个环保爱好者的角度,觉得很有必要再次呼吁——打造中国莱茵河期待更多的理性舆论支持!

  首先,打造中国莱茵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类比。有媒体发问“湘江有没有必要打造成莱茵河?”莱茵河航运发达、航务繁忙,但因管理到位、环保自觉至今保持清澈见底的河流本色,成为西欧特别是德国的第一大母亲河,成为他们子孙万代的福祉维系。这样的河流不仅仅值得中国借鉴,也值得全世界的河流管理部门加以借鉴。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有没有必要打造成莱茵河是由湘江目前的生态状况决定的,是由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内容使然的,是由未来湖湘儿女生存繁衍的根本需要决定的。所以,无论从何种理由出发,把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的举措,都是一项充满理性、高度前瞻、审时度势的战略壮举,不容质疑和调侃,这既是一项庄严的历史承诺,也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勇于担当的执政气概和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不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它是一种发展现实的深度呼唤,是一种执政智慧的前瞻释放,是一种社会责任的集中反映,绝不是某些媒体、某些人在妄自尊大、指手画脚中所质疑的:“为什么一说到什么好东西,一定要拿国外的一个什么样本来充当标准?”提出这样的质疑,是对真理和科学的亵渎,这些指指点点,不仅是头脑简单、理性缺失的表现,更是鼠目寸光、固步自封的典型。

  其次,打造中国莱茵河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巨资工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据我了解,174亿巨资是在科学规划上得出的初步预算,这从另一个方面深刻说明,我们曾经对于湘江的污染和破坏有多么严重!治理污染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么高昂!从终点回到起点的路程有多么漫长!174亿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相当于湖南一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这项巨额的投入难免会牵动6700多万湖湘儿女的心,归根到底这有一个值与不值的大问题,纳税人的钱只有用到点子上才不会有异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要说的是,值与不值已无须赘言,这是维系湖湘未来发展乃至子孙后代福祉的命脉所在,有一万个理由支撑着要花这笔钱,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投入,肯定值!但同时更多的是如何同心协力来实现维护自觉,这项维护工程远远要高出我们现有的投入,它需要一种高素质的国民环保理念来实现,需要更多的市民自觉行动来维系,需要科学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所以,这项“还湘江碧水奔腾”的环保工程除了174亿的资金保障外,更多的是呼唤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舆论维护,真正让破坏者既受到法律的制约,更受到舆论的制衡,使每一个沿河企业必须作出更大的环保投入,确保湘江在需要得到救治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的拯救,再现她北去时的碧绿风姿,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因而我们如何在舆论上响应打造中国莱茵河的号召远比我们质疑这项工程要花多少钱更具实际意义!

  所以,打造中国莱茵河呼唤理性的舆论支持,而不是设置更多的舆论阻力!

稿源:红网 作者:贺少集团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