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未来留下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2:46  红网

  经济学的要义就是稀缺资源的科学配置。古时候稀缺资源是人口和土地,工业化时代是能源,未来是洁净的水和空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南省斥资174亿元治理湘江的污染,将其打造成中国莱茵河的规划和举措,表明上看,是在治理环境,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但更深层次的经济学意义,是为湖南的未来发展留下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在意拥有的一切,很多东西失去了我们才知道去怀念。比如水,我们司空见惯,日用而不珍惜。上天垂青,给湖南以洞庭天下水,又赐予以北去的湘江。古人云,挥笔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生活在湖南,是一种可遇到不可求的福气。但是,我们现在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望着奔腾的江水却没有水喝,看着河里打上来的鱼却不敢下箸,因为曾经清澈的江水变了色,曾经可口的河鲜中了毒。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以水而兴,因水而秀,但我们不想因水而废。从战国时期开始,长沙就已经是经济、文化、战略重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专家作过一个统计,仅长沙市区内的水井就有3700口,这些水井中当然也不乏年代久远的古井。水对长沙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是现在长沙的井已经不到80口了。古井的消失给长沙带来了哪些重要的损失,现在还不能有个准确的衡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注意保护水资源带来的恶果是要子子孙孙几代人去承担的。保护湘江,保护水资源,避免重蹈水井的覆辙,才能让长沙长长远远的发展下去。

  这些年政府在湘江投入资金不少,对提高湘江沿岸特别是长株潭沿岸抗洪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还母亲河湘江以秀美姿色”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湘江的水污染情况,却仍然严重,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时候了。湘江外表还是美丽,却病了。病得不轻,是内伤。

  人生病了,要到医院去治疗。湘江病了,我们就要去治理。这既是减轻病痛者的痛苦,更是为将来留下本钱。庸医治病,良医治本。有些绝症没法治疗,不是因为没有钱,有些人很有钱,并不一定能治好病,关键还是治疗对路。按现在的水处理科学技术,湘江的饮用水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即便是分段渠化湘江也是如此。因此,省政府这次斥巨资治理湘江,是对湖南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投入,是为子孙造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工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当我们将目光定格在三年后的湘江,应该可以重现古人的这一场景,那时,我们可以骄傲的地说:“我们不仅让当代人喝上了干净的水,更为湖南的未来发展留下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稿源:红网 作者:彭石头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